7 月 5 日,芜湖市繁昌区中分村的夏日光影里,池州学院 “赴中分探访红色地标,寻红色记忆” 实践团的足迹,串联起烽火战役与精神传承的双重脉络。从繁昌保卫战展示馆的锈迹遗物,到廉政广场的铭文浮雕,实践团以青春视角叩问历史,在红色地标的沉浸式探访中,解锁革命记忆的多维度传承密码。
上午 9 时,实践团站在 “繁昌保卫战展示馆”前。爬满青藤的立柱、鎏金匾额上的红漆,在晨光中勾勒出岁月的厚重。这座隐于村落深处的展馆,像一部未翻开的史诗,等待着青春目光的解码。
实践团成员在繁昌保卫战展示馆前合照 王艳摄
走进馆内,展柜中棱角模糊的手榴弹、豁口的步枪枪管、磨损斑驳的军用水壶,瞬间将时光拉回 1939 年寒冬。展馆内,“第五次繁昌保卫战” 史料铺陈:300 余日寇进犯的紧张局势、新四军将士浴血阻击的战术拉扯、反复冲锋的热血拼杀,直至 “毙伤日寇 100 余人” 的胜利定格,数字与场景交织,勾勒 “以弱胜强” 的战斗轮廓。
实践团成员观看馆内旧物 王艳摄
繁昌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智慧的胜利,更是 “军民同心” 的生动注脚 。“原来‘最后一碗米送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不是课本里的句子,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实践团成员的感慨,道出了所有人的触动:红色胜利的背后,是鱼水深情的双向奔赴,更是革命先辈对信仰的绝对坚守。
实践团成员观看馆内旧物 王艳摄
午后,廉政广场的青铜浮雕墙在阳光下舒展脉络。“党员廉洁自律准则” 铭文与 “军粮分配”“廉洁宣誓” 浮雕交融,映照革命队伍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纪律传承。
实践团成员在廉政广场参观革命先辈的青铜浮雕 王艳摄
广场西侧,“从军报国树” 树荫里,介绍牌记载着中分村世代青年奔赴前线的宣誓传统 ——“守国先守心,廉洁先立身”。斑驳树影间,红色基因的传承脉络愈发清晰:廉政并非抽象准则,而是革命队伍赢得民心的精神武器,更是代代相传的家风底色。
实践团成员在“报国从军树”前庄严肃立 王艳摄
在这一日探访里,繁昌保卫战展示馆的战火记忆与廉政广场的精神传承,共同勾勒红色地标的立体轮廓。从展馆锈迹里的战斗智慧,到广场铭文中的廉洁初心,红色记忆不再是遥远符号,而是藏于细节的精神坐标。
实践团深知,这场 “战役 + 廉政” 的探访,不仅是历史回溯,更是青春传承的启程 ——那些战火中的坚守、清廉里的担当,终将在新时代青年行动中,续写更生动的红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