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砥砺奋进力量|“綦”迹——红研戎光・薪火信承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Day3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2025年7月5日,重庆移通学院“綦”迹——红研戎光・薪火信承乡村振兴促进团”赴綦江区安稳镇羊角村,开展“红研戎光照綦迹・青春赋能助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在羊角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杨云林的带领下沿着中央红军的足迹路线,先后前往红一军团二团指挥部旧址、百年枫香树、大垭口、感恩小院、一碗羊肉汤陈列馆、红军街等地,在聆听红色故事、重走长征路的征途中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枫香树下:古树年轮里的军民鱼水情羊角村头,一棵百年枫香树如巨伞般巍然矗立,粗糙的树身上,深浅不一的疤痕仿佛是历史刻下的印记。杨云林指着树干上一道浅浅的刻痕说,“听老一辈讲,当年红军战士为不打扰村民,夜间就睡在树下,走前还帮村民修好了坍塌的院墙。”团队成员感慨道:“古树的年轮里,刻着红军的纪律,更刻着军民鱼水情的传承。”
旧址寻踪:触摸革命岁月的精神密码穿过斑驳的木门,团队来到红一军团二团指挥部旧址。土坯墙上褪色的标语、木桌上磨旧的油灯……简朴的陈设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最醒目的是墙上张贴的“讲话要和气”纪律歌条文,以及“红军到,干人笑”的群众标语——前者是红军严明作风的见证,后者是军民鱼水情的注脚。成员们用笔记、镜头记录下这些“会说话”的红色细节——它们既是历史的注脚,更是乡村振兴中“精神富矿”的源泉。
山径寻迹:大垭古道等的长征精神印记继续沿着路径蜿蜒前行,团队的脚步依次掠过了大垭口古道、感恩小院与红军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串起长征精神的温暖脉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誓言铮铮:新时代长征路上的精神接力此次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可感可触,使长征精神具象化为行走的课堂。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唯有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在新长征路上扛起使命,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奋斗答卷。
撰稿:王君威、张浩、曹露仁、李欣、张洋、张檬
摄图:张洋、牟浩源、刘頔
指导老师:张脐方、赵秉楠
供稿:重庆移通学院——“綦”迹-红研戎光・薪火信承乡村振兴促进团
作者:王君威、张浩、曹露仁、李欣、张洋、张檬 来源:原创
三下乡推荐
- 苗乡筑安堤,拓印载乡情
- 2025年7月5日,怀化学院“微爱”青年志愿者团队走进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社区。在绿荫环绕的校园里,志愿者们以精心设计的特色课
- 07-07
- 儿童如花蕾,纯真而脆弱
- 守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怀化学院正积极行动。2025年7月4日,“微爱”青年志愿者团队奔赴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中心小学,启航
-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