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脚步”丈量振兴画卷:“钩深索隐”实践团松柏村葡萄园探访记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通讯员:瞿传燕 彭国琴) 盛夏的牛草坝葡萄园,绿意葱茏,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垂挂藤下,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7月8日,长江师范学院“钩深索隐”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深入松柏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将调研的触角扎根于田间地头,用双手感知土地的温度,聆听乡亲们最真实的声音。

聚焦产业:葡萄架下的“田野调查”

实践团成员首站抵达牛草坝葡萄园,葡萄园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此次实践团成员的首要目的是对该葡萄园进行调研并拍摄相关照片和视频对该葡萄园进行推广。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参观了葡萄园并了解了葡萄园的大致情况。据实践团了解,这个葡萄园已经营了10年之久,占地面积共8亩左右,共种植了7种葡萄,目前已经成熟可以采摘的品种是“黑玫瑰”。负责人在讲解的同时打开葡萄的保护膜,向实践团成员展示成熟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垂挂藤下,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实践团成团还对葡萄的销售渠道进行了调研,经负责人介绍,他们的销售方式只要是以线下游客采摘,按斤进行售卖,他的家人也会在网上进行直播售卖……在葡萄藤蔓交织的园地里,“钩深索隐”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倾听园主介绍。一串串问题,一项项记录,实践团力求“钩”出产业发展的脉络,“索”寻特色农业增值的密码,为后续分析松柏村“甜蜜产业”的现状与潜力积累一手资料。


融入乡情:玉米堆旁的“指尖课堂”

调研不止于“问”,更在于“行”与“融”。实践团成员主动走进农家院落,挽起袖子,与村民一同投入到剥玉米粒的劳动中。村劳作间隙,屋檐下的阴凉处成了最自然的交流场。团员们围坐村民身旁,听他们唠起家常里短,谈论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村庄变化等最关切的日常话题。实践团们也询问了村民们该村的相关情况,据村民们描述,这个村子里共有10几果园,包括李子,桃子,葡萄等等。对于村民们来说,种植这些水果不仅仅是为了售卖,也是为了方便自己。他们的销售模式基本都是游客采摘,能卖的就尽量卖,不能卖的就平常自己摘来吃吃,喂喂家里的牲畜。在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交谈期间,他们能够深切的体会到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村民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乡音,如涓涓细流,汇入实践团成员的认知深处,让他们触摸到乡村振兴宏大叙事背后真实、具体而充满韧性的乡村生活图景。

青春赋能:田野实践联结振兴未来

从葡萄藤架下的专业调研到玉米堆旁的挥汗如雨,再到农家小院的促膝长谈,“钩深索隐”实践团此行践行了“深入基层、知行合一”的理念。“钩深索隐”实践团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到:双脚踩在泥土里,才能真正理解乡亲们的期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葡萄园,更是一个个充满活力与期待的乡村故事。

此次松柏村之行,不仅是一次扎实的产业调研,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融入与国情认知教育。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理解,用真诚叩开乡情。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详实的数据与鲜活的见闻,更有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深切体悟。“下次再来,我们在这等你。”“有空多来玩玩。”“这些孩子可勤快了。”……诸如此类的话语仍然萦绕在实践团每一位成员的心头,这不仅体现出村民们的热情好客,更是让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被认同的喜悦。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青春的智慧与汗水,正努力汇入松柏村振兴发展的时代洪流——葡萄藤上缠绕的不仅是果实,更是村庄未来的无限可能。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竹园社区 志愿服务暖人心
  • “峡江星火”团队:体医融合护航孤独症儿童康复路
  •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河南城建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启动出征
  • 常纺学子三下乡:画笔绘童趣 明眸映夕阳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