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搜索
网站首页
社会实践
三下乡
下乡支教
校园新闻
大学生活
校园文学
大学学习
大学校导网
>
三下乡
“三下乡”红色之旅:毛泽东故事走进古丈县民族中学
2025-07-08 阅读: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
当夏日的微风缓缓吹过,湘西古丈县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宣讲组的刘子谦、黄依美、覃张敏和戴晓凡同学,怀揣着对革命精神的敬仰,踏上了湘西这片土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之旅。希望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为古丈县民族中学带来了一场别样的毛泽东故事宣讲活动。
宣讲现场,宣讲员们用感人肺腑的语言,讲述着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的革命历程到与世长辞的最后一刻。她们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把听众们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刘子谦通过三个不同年份的9月9日,展示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时刻: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1945年会见郭沫若,1949年迎接宋庆龄。
宣讲员黄依美讲述毛主席与毛岸英同志的父子情。1950年,毛岸英主动请缨抗美援朝,不幸牺牲。毛主席拒绝迁墓,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动人诗句。1990年,人们发现主席瞒着众人珍藏儿子遗物26年,这份藏在衣柜里的父子情令人动容。
覃张敏同学讲述了数字“二十八”与毛泽东一生的诸多特殊巧合:他曾用“二十八画生”为笔名,28岁时出席中共一大且参会代表平均年龄恰为28岁,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历经28年,开国大典鸣礼炮28响等等。这些巧合,不仅为毛泽东的传奇人生增添了神秘色彩,更见证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长期拼搏奋斗的伟大历程。
宣讲员戴晓凡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毛主席即使在生命尽头,仍心系家国。9月8日至9日,病痛缠身的他,十余次强忍剧痛审阅文件,关注国际动态。哪怕身体极端不适,仍坚守“书不能一日不读”,用执着诠释对国家、对工作的担当,最后时刻,尽显革命领袖一生为家国奋斗的赤诚。
这些故事在她们的讲述中,变得栩栩如生,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让宣讲更加生动有趣,宣讲员们还精心准备了互动环节。她们邀请在座的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毛泽东同志故事的理解,或是讲述自己心中的革命英雄。现场气氛活跃,红色文化的种子在这一刻悄然播撒。
此次宣讲活动,为古丈县民族中学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的窗口。不仅让学生们铭记历史,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三下乡推荐
2025年“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举行
09-25
深入壮锦之乡,织就文化新篇
09-24
千年壮锦秘钥,衙署一梭牵
09-24
“乡村振兴我言明”实践团赴滦平县开展社会实践
09-24
“绿色耕耘,助农兴农”三下乡实践活动
09-23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子赴南疆:特色婚礼里的非遗传承与青春感悟
“水中珠”肇实(芡实)激活沙浦 特色产业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北纬34°遇见热带火龙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棚程万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
西农学子三下乡:深探南果北种,助力产业振兴
推普润疆促振兴:一堂开在南疆乡村的“共富”语言课
青耘沃土绿,智绘乡兴图
“智享生活·智汇新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I科技助力高台乡村振兴
河海青年:溯长江生态源流 护江豚嬉戏家园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青穗凤梨先锋团与良井镇共绘“凤梨全产业链”振兴图景
科技与生态的共舞 |湖工商学子探访碧泉水厂纪实
大学校导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