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拓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的绿色致富道路,助力蟹农致富增收。7月起,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渔你蟹逅,共富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总结往年社会实践成果,发掘出早熟蟹产业存在的诸多痛点。
早熟蟹,第一年就性成熟,是受水温、水质的影响,使得蟹苗出现不规则蜕壳,因此形成的早熟大闸蟹。早熟蟹一般个体较小,且不再生长,商品价值不高,不宜继续养殖,是造成蟹农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洞悉早熟蟹市场问题,寻找解决拓宽早熟蟹销路的方法。7月8日,实践团前往中国河蟹之乡——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和问卷调研的方式,零距离深入了解早熟蟹当下市场状况。

团队成员在洪桥镇太湖漾农场合照 蒋驭辰摄
通过与当地蟹农的交流走访,以及对周边蟹农、住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团队成员们了解到,现阶段早熟蟹每亩产量约100斤,产量较大;而在餐饮行业中,早熟蟹收购价为3-5元一斤,附加值极低。故当下早熟蟹产业不仅产品结构单一,而且还面临着低利润的问题,使得蟹农每年都不可避免的因早熟蟹而造成亏损。

团队成员与蟹农张师傅进行深入交流 蒋驭辰摄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湖州水轩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拜访湖州市劳模、太湖漾农场技术员赵汉取教授。赵教授表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这给河蟹养殖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尽管早熟蟹的出现目前难以完全避免,但随着农旅融合这一农业新兴模式的兴起,当代大学生完全可以从年轻化视角出发,探索拓宽早熟蟹销路的有效路径,助力蟹农提高收入。”

团队成员拜访赵汉取教授 蒋驭辰摄
这不禁开拓了成员们的思路——何不打破陈规,将一惯用于食用的早熟蟹换上新马甲,变成宠物蟹,将早熟蟹与休闲渔业结合,以新思路、新领域的销售方式,提高早熟蟹的附加值。团队成员夏冯博提出:“早熟蟹体型较小,攻击性较弱,尽管蟹黄和蟹膏量不多,却质地饱满。团队计划将7-14岁的青少年群体作为目标客户,从农户手中收购并筛选滞销的早熟蟹。首先,挑选大小适中、品相优良的早熟蟹,将其转化为宠物蟹,并结合水族箱造景进行销售,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其次,团队将建设“早熟蟹厨房”和“早熟蟹实验室”。在厨房中,开展亲子下厨活动,制作蟹黄包、蟹黄面等美食;在实验室里,发挥专业优势,引导青少年进行简单易懂的生化实验。这不仅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还能有效缓解农户因早熟蟹滞销所面临的损失,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下一步,团队计划启动采购蟹农手中的早熟蟹,用于试验。同时,将与家庭农场合作,建立“早熟蟹厨房”和“早熟蟹实验室”。此外,还将在花鸟市场等地试点销售“宠物蟹”,逐步将设想付诸实践。

早熟蟹在花鸟市场中试点销售 夏冯博摄
此次实践活动,将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紧密融合,从蟹农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挖掘早熟蟹的痛点问题。通过分析市场背景、结合素质教育和乡村旅游等多方面因素,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探索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助农新模式。这不仅为传统行业注入了年轻活力,更利用专业知识有效破解了产业难题,使“早熟蟹”有望成为农户的“致富法宝”,从而助力河蟹产业逐步升级,推动湖州城乡实现无差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