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完美融合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7月4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泾县开展专题调研。首站来到郑国民油布伞制作工坊,这里不仅是省级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更是一座活态的工艺博物馆。
        工坊内,郑师傅向团队详细讲解了油布伞的历史渊源:"泾县油布伞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永乐年间,当时是作为贡品进献朝廷的。"在实践环节,队员们尝试了劈竹制骨的工序,发现要将一根毛竹均匀地劈成36根伞骨,需要极其精准的力道控制。郑师傅笑着说:"这门手艺,没有三年功夫是入不了门的。"
        面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郑国民带领团队参观了创新产品展示区。这里既有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日常用伞,也有融合现代设计理念的文创产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与知名设计师合作的系列,伞面采用特殊材质,在阳光下会呈现出渐变效果。这款产品虽然定价较高,但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很受欢迎。
        下午的查济古镇之行让队员们大开眼界。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团队重点考察了德公厅屋、二甲祠等代表性建筑,团队成员发现:"这些古建筑不仅外观精美,其内部的空间布局和排水系统都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在商业街调研时,团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古镇年接待游客超过几十万人次,但传统手工艺品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较少部分。通过与十余位位商户的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缺乏创新设计、产品同质化严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研结束后,团队立即召开了总结会议。队长提出:"我们要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营销手段,让非遗产品真正走进现代生活。"此次调研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露、郭瑶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支慧助农先锋队”开启三下乡之旅,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 探寻非遗魅力 ——"儿童教育帮扶团"五猖馆调研行
  • 健康服务进乡村 青春力量暖民心 ——医学技术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 皮里春秋皆炽诚,非遗匠心自铿锵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