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基层服务者群像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7月1日至5日,临床医学系"红弋泾行"社会实践团队在泾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深度调研。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基层干部、乡村医生和返乡创业者,团队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基层服务者群像,深入探讨了青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
在郑国民油布伞工坊,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从选竹开始就严格把关,原材料的竹子要生长在阳坡,竹节间距要均匀,这样的材质才能用。在裱糊车间,队员们尝试了黏合的工序,发现要做到厚薄均匀极其困难。可以看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传承,据了解,整个泾县掌握全套工艺的人屈指可数。
村委会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手绘的村情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每家每户的情况。"我刚来时花了三个月走遍全村,现在闭着眼睛都能说出谁家住在哪。"马骏说。
云岭镇卫生院的程小峰医生带领团队参观了卫生院的各个部门和诊室。云岭镇卫生院内医疗体系分工明确,各个科室干净整洁,医生们也非常认真负责,对当地病情十分了解。团队成员在与各科医生们的交谈过程中,体会到了基层医生对岗位的坚守和对基层事业的热爱。
民宿老板仇多敏的创新实践令人耳目一新。她的民俗村不仅提供住宿,还开发了"非遗体验""农耕研学"等项目。"去年我们接待了多个研学团队,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土特产。"仇多敏说。
调研结束后,团队召开了为期两天的总结会。副队长郭瑶提出:"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设计'医学生+非遗传承人'的志愿服务模式,既传播健康知识,又保护传统文化。"团队计划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持续关注这些基层典型的发展。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露、郭瑶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