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潘超红 刘林杰 李馨)2025年7月16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教学组以传统剪纸艺术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课。教学组的同学们通过示范讲解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与图案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自诞生以来便从未在历史长河中中断,深深扎根于民俗活动与传统文化之中。2006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不言而喻。此次课程以剪纸为载体,正是希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一古老艺术,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课程以“对称剪纸”为切入点,巧妙地将艺术与生活相联系。教学组同学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如寓意吉祥的窗花、形态精巧的雪花等,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知对称之美,理解对称原理在剪纸艺术中的重要性。随后,结合剪纸艺术中对称构图的经典案例,讲解了对称图案在剪纸中的广泛应用——从最早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中发现的折叠型团花剪纸,到现代剪纸作品中常见的动物、花卉图案,对称手法始终是剪纸创作的核心技艺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剪纸技法,教学组将操作步骤进行细致分解,从折纸、画图到裁剪,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践。在折纸环节,同学们耐心示范如何通过对称折叠为剪纸打好基础,如同剪制五角星时需先将正方形纸对折,以中线为折痕使对边重合;剪制蝴蝶图案时则要沿中轴线对折,为后续剪出对称的翅膀与身体做好准备。画图阶段,教学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对称的基础上设计简单图案,如模仿传统剪纸中的喜鹊、生肖等元素,或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图形。裁剪过程中,同学们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掌握剪制线条的力度与节奏,确保图案的完整性与美观度。

课堂上,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剪刀与彩纸动手实践。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当一张张普通的彩纸在手中变成对称的图案时,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成就感。有学生表示,通过这次课程,不仅学会了简单的剪纸技巧,更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神奇——一剪一戳之间,承载的是千年传承的文化味道。
此次“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的传统剪纸教学课程,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动手能力与审美意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非遗文化的传承理念。剪纸艺术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是观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样的课程,更多年轻一代得以了解、喜爱这一古老艺术,为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数映红途”团队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路径,让更多非遗艺术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让文化传承在实践中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