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一师学子三下乡:剪刀裁红纸上非遗,巧手传文脉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通讯员:潘超红 刘林杰 黄依美)7月16日,古丈县民族中学的教室里红纸翻飞、剪刀轻舞,“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的邹烨和张煦涵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剪纸课。指尖流转间,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化作灵动的图案,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在动手实践中传承了非遗文化的温度。
  
  课堂伊始,邹烨老师展示的剪纸作品便引发阵阵惊叹:栩栩如生的蝴蝶翅膀薄如蝉翼,寓意吉祥的福字纹样精巧对称,憨态可掬的生肖剪纸更是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剪出万千世界。”邹老师结合图片和视频,从剪纸的历史起源讲到南北流派的风格差异,从春节窗花的寓意谈到非遗传承的当代意义,让孩子们在趣味讲解中走近这项古老技艺。

  
  实践环节中,张煦涵老师从基础的“对称剪法”教起,耐心示范如何折纸、描线、下剪。“先将纸对折,沿着边缘画半个爱心,剪的时候要慢慢走刀,别剪到轮廓外哦!”她手把手指导围拢过来的学生,纠正握剪姿势,调整图案比例。起初还有些拘谨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放开手脚:有的专注地修剪着五角星的边角,有的小心翼翼地给花朵图案“开枝散叶”,还有的发挥创意,在传统纹样中加入自己喜欢的卡通元素。教室里不时响起“老师你看我剪的星星!”“这个蝴蝶的翅膀会动!”的兴奋呼喊,红纸碎屑如花瓣般散落,空气中满是专注与欢乐。
  课程尾声,老师组织了“剪纸小展览”,孩子们与自己的作品留下合影,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原来我也能剪出这么好看的图案!”学生小敏捧着自己的蝴蝶剪纸,兴奋地和同学分享心得。
  
  “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载体。”邹烨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乡村孩子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专注力与创造力。据悉,“数映红途”支教团后续还将开设陶艺、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让更多传统技艺在乡村校园里生根发芽,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长。
  
作者:潘超红 刘林杰 黄依美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河小哨”逐浪伊洛生态之旅
  • “河小哨”逐浪伊洛生态之旅
  • 7月7日至12日,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河小哨”公益科普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为期6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07-17
  • 党建引领校企合作 实践赋能乡村振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新誉时代工程咨询有限公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