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四进永和服务队队员熊梓伊带领社区儿童开展了一场《会飞的小鸟剪纸——重力的小魔法》趣味科普活动,通过手工制作与科学原理讲解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平衡的奥秘。
课桌上整齐摆放着彩纸、剪刀、彩笔和回形针,孩子们一看到这些材料便兴奋不已。“今天要做什么?”“是要折纸吗?”面对疑问,老师微笑着宣布:“我们要让一只纸鸟‘站’在你们手指上!”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阵阵惊叹:“手指上?它会掉下来吧!”孩子们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
在老师示范下,孩子们先将彩纸折叠、勾勒鸟形,再小心剪出展翅的小鸟。剪刀在纸面发出“沙沙”声,随后,他们拿起彩笔为小鸟点缀色彩:有的画上彩虹纹翅膀,有的添上星星鸟身。一张张专注的小脸泛起红晕,整个教室弥漫着创作的热烈氛围。然而,当孩子们尝试将纸鸟放在手指上时,几乎所有作品都“扑通”掉在桌面。“它不听话!”“为什么站不住?”面对懊恼的疑问,老师笑着递上回形针,示范将其别在翅膀顶端。孩子们迅速模仿,当第一只纸鸟稳稳立在指尖时,教室瞬间沸腾:“它会站了!”“真的是魔法!”孩子们兴奋地高举手指,生怕错过展示成果的机会,连年纪最小的孩子也悄声欢呼:“我也成功啦!”
“为什么刚开始放不稳?加了回形针就能立住?”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讨论。有人小声猜测:“是不是变重了?”老师进一步解释:回形针改变了小鸟的重心位置,使重心落在手指支撑点上,纸鸟才能保持平衡。伴随简明的图示演示,孩子们不时点头,又低头调整纸鸟位置,让它们一次次“飞”上指尖,用实践验证新知。
课程尾声,老师抛出开放性问题:“如果换更重的装饰,会发生什么?”孩子们立刻热烈议论,有人认为“会更稳”,有人反驳“太重会掉下去”。未设标准答案的“悬念”为探索留下空间,一位小朋友举着彩鸟自豪地说:“我要带回家给爸爸看,让他也猜一猜!”
这堂科学课以一只纸鸟串联起动手乐趣与思维训练。孩子们在折叠、装饰、尝试与失败中感受平衡的奥秘,体验科学的魅力。“它不是魔法,是科学!”结课时,一名孩子大声总结。这句话不仅是对课堂的生动注脚,更是一颗科学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芽。
通讯员:熊梓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