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承古石桥岱庙遗风 寻根历史礼献青春

发布时间:2024-08-04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当代中国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将寻根历史、弘扬文化融入自己的青春使命。为深入践行这一使命,增进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于2024年7月26日踏上了探寻大汶口古石桥与岱庙遗风、寻根历史的旅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探访岱庙 感受千年古韵
初入岱庙,晨光初照,古木参天,实践队员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遥参亭前,古风悠悠,仿佛能听见古代帝王祭天时的庄重仪式声,感受到那份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天贶殿内供奉的东岳大帝像威严而慈祥,让人不由自主心生敬畏。岱庙,这座屹立于泰山脚下的千年古刹,不仅是帝王封禅的圣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为了更深入地融入这份古老的文化氛围,实践队员积极参与了各项文化体验活动。在书法体验区,队员们手握毛笔,沉浸在墨香四溢的世界中。随着笔尖的舞动,一个个充满古韵的汉字跃然纸上,仿佛在与古人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在古乐演奏区,队员们围坐在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旁,聆听着那悠扬而深远的旋律,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的繁华之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在参观和体验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岱庙的工作人员、游客以及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实践队员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于岱庙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也坚定了实践队员在寻根历史、弘扬文化路上大步向前的决心。
漫步古桥 探寻岁月痕迹
随后,实践队员们前往了大汶口古石桥。这座历经沧桑的古桥如同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初见古桥,实践队员被其古朴典雅的风貌深深吸引。石桥呈南北向,全长约570米,桥面由五块石桥板纵横铺成,石板间以铁制扒锯钳接,稳固而坚实。桥墩用大石块垒砌而成,历经沧桑,更显古朴韵味。站在桥上,实践队员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汗水,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
 
随后,实践队员向当地居民请教古桥的历史和传说,感受着这座古桥所承载的深厚情感。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实践队员被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所吸引。他们口中的姜公桥,不仅是一座桥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古代人民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也让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悠悠古桥,既是连接文化的桥梁,也是连接新时代新文化使命的桥梁,新时代青年要行稳致远,才能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文化宣传 传递青春力量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队员在岱庙和大汶口古石桥周边举办了小型的文化宣传活动,向过往的游客介绍这两处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实践队员将实践经历和感悟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些努力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行动中来,增强了实践队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实践队员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追寻历史的足迹、弘扬文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梦琦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膳食宣讲,用科学理念展食品风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遵义会址秦邦宪住址一览
  • 安徽学子三下乡: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 安徽学子三下乡:共筑民族团结梦,促进文化交流桥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