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言行动就在此刻,温暖传递你我身侧
发布时间:2024-08-05 阅读:
(通讯员 赵欣然)在信息互通越来越便利的今天,“低头族”似乎成了大部分人的代名词。近些年来,由于网络乱象频发,国家加大了整治网络环境的力度。可浑浊的网络深潭却没有如期变得清澈起来,是整治的力度不足?还是整治的方法出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净言”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对此展开了调查。
通过“净言”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调查,发现目前整治网络环境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种:开展专项行动,针对“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网络戾气、网络欺凌、违规信息等突出问题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例如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9方面问题进行整治,包括集中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乱象,全面清理网络水军违法违规信息,专项整治网络戾气,严肃查处主播谩骂吐脏等行为,及时发现处置网络欺凌行为等。例如近期“小马宝莉”抽卡直播间被封,就是因为这一直播行为存在极大的刺激赌博因素,使很多未成年人沉迷抽卡赌卡,有的甚至不惜偷钱买卡,荒废了学业。
严管评论区,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加强对评论区的管理,同时压实账号主体责任,对其所发信息内容的跟帖加强管理,对未做好跟帖评论管理的公众账号和平台采取必要措施。网暴作为一种低成本低风险施暴方式,被一些“键盘侠”当作发泄情绪的手段,不少原本只为分享生活的正常视频,却因为乌烟瘴气的评论区丧失了原本的意义,撕架、互骂本就不该是评论的底色,友好的评论对于网络环境的整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整治直播环节问题、处置问题板块、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压实平台责任、开展“护苗”活动等也是目前常用的整治网络环境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主播在直播pk环节散发的戾气,如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等行为,针对部分主播逃避监管的恶俗行为,对其所有账号采取统一处置措施,情节恶劣的纳入黑名单。深入排查贴吧、频道、圈子、超话、小组等环节,对违规版块进行整改,必要时采取暂停更新、解散关闭等措施,并对这些版块的管理员账号进行处置,以遏制网络戾气。对严重违反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法律法规的网站平台,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约谈、限期整改、下架下线、行政处罚、公开曝光等。
其中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和我国国家政策紧密相连的一点:全民普法。我国有一系列有关网络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如 2016 年的《网络安全法》,落实网络实名制,确立维护网络产品和服务等安全制度;2018 年的《电子商务法》,全面规范电商经营行为,明确平台与经营者责任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则明确了网络信息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以适应互联网发展,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和公民合法权益。可是这些法律真的脱离了象牙塔,走进我们的生活了吗?答案显而易见。“净言”社会实践队的队员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调查,结合权威资料发现:明确接受过普法教育的仅占受调查人群的70%左右,而其中超过30%对于网络环境的改善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一些网络行为可能会触及网络红线。网络整治不可能脱离大众,改变大众态度、提升大众对于法律的敏感度,无疑是这项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当网暴不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正威胁到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利益时,网络环境整治工作也不能仅仅是表面功夫,要运用真功夫、好手段,用“真材实料”打造网络这块美味的蛋糕。真正有效的整治,就像春风般,在无声之间完成万物的润泽。
希望通过“净言”社会实践队的调查与走访,可以帮助网络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其实网络环境整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