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陕西学子“三下乡”:建科学院“源网荷储”实践团赴陕西省咸阳市姚坊村与高家庄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4-08-07     阅读:
陕西学子“三下乡”:建科学院“源网荷储”实践团赴陕西省咸阳市姚坊村与高家庄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大学生网报网西安8月2日电(通讯员 李芸博 张驰 赵佳豪 杨灿)为响应“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县域高质量产业发展”等战略目标,减少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障百姓取暖。"源网荷储一体,助力乡村振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赴西北典型地区调查研究太阳能储存及利用情况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9日赴陕西省咸阳市崇文镇姚坊村与咸阳市高庄镇高家庄村进行相关调研活动。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实地调研评估乡村室内热舒适度与清洁供暖设施的应用现状,为乡村规划、环境改善和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发放调查问卷并填写  大学生网报网通讯员 赵佳豪 摄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针对乡村“双改”政策中较易推广的“煤改电”设计了一份相对全面的调查问卷,以保证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及后期数据的可用性。并通过走访姚坊村与高家庄村使用清洁供暖设施的用户,“面对面”沟通交流、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测量等方式进行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走访当地村民  大学生网报网通讯员 赵佳豪 摄
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村委书记以及当地村民就当地清洁供暖现状、“双改”成效以及室内热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交流。通过深入了解,实践团成员得知:两个村庄均在2020年就开始实施清洁供暖,目前已经实现清洁供暖全面普及。同时,政府提供了多项补贴制度以保证低收入水平家庭也能够实现室内热舒适。当地村民表示:“煤改电”的广泛普及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效取暖的同时减少燃煤对乡村自然生态造成的污染。
此外,实践团成员对居民室内取暖设施进行简单的了解,切身感受供暖效果与室内热舒适度,并对室内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测量记录。从而更加全面化地了解乡村清洁供暖现状、“双改”成效以及室内热舒适程度。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当地居民 大学生网报网通讯员 赵佳豪 摄
调查结果显示,近50%居民在“煤改电”普及之前采取烧煤取暖的供暖方式,每天都需要烧炭挖灰,不仅无法精确控制温度,而且容易因疏忽导致熄灭或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从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煤改电”广泛普及后,大多数居民采用电暖气片、电热毯或空气源热泵等更加环保便捷的供暖方式。以电代煤,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更带来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契机。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所有居民均支持“煤改电”政策,近80%居民对“煤改电”政策有过相应的了解,超过60%居民认为“煤改电”补贴金额不够,约有20%居民认为煤改电设备质量与取暖效果有待提升。另外,本次调研还发现乡村普及清洁供暖上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收入普遍较低、采暖费用高昂、建筑保温性较差、对光伏技术信任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供暖整体性差等。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放问卷得到的数据信息 大学生网报网通讯员 赵佳豪 摄
 
基于对上述调研数据的整合与分析,研究团队根据当地实地情况,提出了更为适宜的清洁供暖方式,例如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供暖,或者采取“太阳能+电”、“太阳能+热泵”等供暖方法。同时,实践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针对房屋结构等提出一系列改善室内热舒适度的方法,例如提升保温围护结构、采取智能控温系统等措施。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认知到乡村清洁取暖方式的变革,深切感受到了“煤改电”以及光伏式发电对乡村绿色发展改革的重要性。团队成员将对推动“源网荷储”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助力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构建,为日后乡村切实发展“煤改电”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张宇彤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凝聚精神伟力,筑牢文化根基
  • 凝聚精神伟力,筑牢文化根基
  • 8月1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红心石榴籽一家亲”社会实践团在南宁市上林县开展了一系列以“红色革命教育”和“资助育人”为主题的社会实
  • 08-07
  • “承岐黄薪火,传中医经典”———南京审计大学润 园书
  •  "以梦为马,法海扬帆" ——"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
  • 陕西学子“三下乡”:建科学院“源网荷储”实践团赴陕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