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科技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群体传递科学知识、技术与方法,更重的是要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一代代优秀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将科学精神的教育融入到科技教育当中,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7月12日,塔里木大学 “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携手 “不啻微茫 造炬成阳”志愿服务团赴阿瓦提县阿瓦提镇下辖的花园社区、阳光社区、库木巴格社区、博斯坦社区面对孩子们,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毅然百经周折回到祖国讲起,到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时孙家栋老先生的感动落泪;从袁隆平23岁立下誓言不再让中国人挨饿的初心不改,到屠呦呦失败近两百次的实验后终获成功的砥砺前行,让小朋友们在科技教育中体会“中国精神”,把这些中国榜样的力量赋能给青少年群体,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实践团的志愿者先从“一轮天眼的背后”开始讲起,“小朋友们,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穹庐。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咱们一起走进天眼的建设过程,一起体会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好不好?”......
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玩起了“科学家公式小游戏”旨在探索科学家背后的共同点和共通之处,一起总结科学家精神的力量和内涵。活动过程当中,志愿者们引导小朋友们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梦想不懈奋斗、辛苦耕耘;到“天眼之父”南仁东,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和“当代愚公”黄大发埋头苦干,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生命渠”总结出了“袁隆平+南仁东+黄大发=实干兴邦”,从中体会体会科学家精神当中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除此之外还有“王进喜+石光银+邓稼先+南仁东=奋斗汇能”等等的“科学家公式“,在玩和闹当中体会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之后,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小朋友们“飞上了太空”——“欢迎来到‘天宫课堂’!”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正式开讲。三位“来自天上的老师”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小朋友们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太空三人组”的神奇科普,一边在志愿者们更深入的讲解中,探索着科学的魅力。一堂精彩的小课堂在小朋友们的欢笑中结束。

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想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尽自己的全力为小朋友们的生后周围去“搭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一代代优秀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驾护航。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个社区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向社区工作人员们表达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