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落实安徽省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安徽中医药大学“徽风新安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于7月29日至7月31日赴黄山市徽州区洽舍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前往黄山市屯溪区徽艺小镇非遗创意园,并参观了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旨在促进实践团成员对徽文化和徽州民俗的深入了解,树立文化自信,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在徽艺小镇,我们亲眼目睹了徽州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们了解了徽州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欣赏了丰富多样的非遗展品,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我们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故团队成员来到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探寻非遗古韵,认真观摩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制作技艺、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等项目以及非遗创意产品展区。
通过学习、参观和交流,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通过行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馆内程大位珠算法展区

图为团队成员在馆内观看传统制茶技艺
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我们要走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在这句深刻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情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文明,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而在全球化迅速发展、文化多样性交融的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