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茶叶的结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茶馆作为戏曲传播的重要场所,不仅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也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首先,戏曲是通过茶馆进入城镇的,现代的戏园、剧场是由早年的茶园、茶馆演变而来的 。在宋代,京城的茶馆已经成为茶客的消闲之地及艺人卖艺之所 。戏曲演员演出的收入,早先是由茶馆支付的,早期的戏院或剧场,其收入是以卖茶为主;只收茶钱,不卖戏票,演戏是为娱乐茶客和吸引茶客服务的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独立剧种——“采茶戏”的国家。采茶戏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是直接由采茶歌和采茶舞脱胎发展起来的 20。这种戏曲与茶事劳动密切相关,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 。
此外,茶叶文化对戏曲的影响深远,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也使得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须臾不能离开茶叶 。例如,明代剧本创作中的“玉茗堂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而得名,其剧作对当时和后世的戏剧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
在四川,茶馆与戏曲的结合尤为突出。老舍的经典话剧《茶馆》就是“茶与戏”最生动的写照,这出好戏近70年来在舞台上被北京人艺、四川人艺等反复演绎并经久不衰 。在成都,茶馆里的戏曲演出成为当地人文生活的一部分,如成都市百花潭公园里的嘻贰叁剧场,人们可以边听相声边喝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
茶馆作为戏曲与茶叶结合的重要场所,不仅推动了戏曲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也使得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