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陕理工学子三下乡:绿水青山间,青年筑梦行 实践感悟心得

发布时间:2024-09-04     阅读: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我们一群来自陕西理工大学数计学院的青年学子,怀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望,在汉中洋县开展了为期多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文化交流,深入了解洋县的乡村振兴现状,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模式。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抵达洋县,首先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洋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我们对洋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光以及乡村振兴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调研。
  接下来几天,我们将重心转向了洋县的特色产业——黄酒产业。我们参观了洋县谢村镇的传统黄酒作坊,也对于谢村镇产业化的黄酒工厂进行了参观。通过本次参观,我们对于谢村镇黄酒厚重的传统底蕴以及在产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了解。同时我们设计了详细的调研问卷,涵盖了黄酒的生产、销售、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通过与当地黄酒企业的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了黄酒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利用所收集的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洋县谢村镇对于黄酒合作社的构想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该合作社模式可以将资源有效的整合并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数量大等优势进行更好的销售。
  在实践活动的后期,我们参与了洋县的多项文化交流活动。也参观了很多的民俗建筑例如智果寺等,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亲身体验了谢村镇那深厚而绚烂的文化底蕴。成员们踏入智果寺的幽静殿堂,那里古木参天,梵音缭绕,仿佛能洗净尘世的喧嚣。他们静心聆听僧人的诵经声,感受那份超脱与宁静,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升华。在寺庙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难得的平和与安宁;木偶戏的灵动表演,也让成员们大开眼界。在艺人的巧手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或悲或喜,或怒或嗔,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成员们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希望将这份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人;悬台社火的热烈表演,犹如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展现了谢村镇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传承。那绚烂的灯火、激昂的鼓点、欢快的舞步,无不透露出村民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成员们置身于这热烈的氛围之中,被这份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所深深感染,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传统文化传承链条上的一环,与村民们共同书写着属于谢村镇的辉煌篇章。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还包括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数据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问题、评估效果、制定策略。数据驱动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在参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被洋县丰富的传统文化所吸引。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从而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明确了作为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积极投身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了调研、分析和文化交流等任务。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让他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成长。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乡村振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张子彤    来源:张子彤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三下乡|安徽财经大学:以党建发展模式为引,探究乡村振兴新路径
  • 陕理工学子三下乡:绿水青山间,青年筑梦行 实践感悟心得
  • 汉调桄桄观后感
  • 汉调桄桄观后感
  • 在七月的炽热阳光下,我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的队伍,踏入了那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世界——汉调桄桄的舞台。
  • 09-04
  • 非遗木偶映乡梦,振兴丹心绘丰图
  • 渤海大学学子的文化传承之旅:访非遗古城,传中华古韵
  • “海映古镇,灯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赴乡村共筑振兴梦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