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沁竹简,科技赋芳华
发布时间:2025-01-22 阅读:
为学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了解现代技术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曲阜师范大学“墨香传古韵,文化绕新晖”实践队于2025年一月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开展参观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围绕现代技术在历史文化博物馆中的应用展开参观实践,学习汉墓竹简出土的历史意义,感悟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理解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于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历史文化宣传的先进方法与途径。
参观前,实践队查阅资料,了解到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有力地证明了孙子和孙膑实为两人且各有兵法传世。同时,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先秦古籍,丰富了人们对于古代兵法的认识,还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后,实践队不禁好奇,这座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博物馆,有怎样的魅力?又会以怎样展现出中华竹简之美呢?
浓浓中国味,盈盈民族韵
实践队一行来到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前,还未入馆,实践队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气韵,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矗立着的兵圣孙武的青铜雕像,这座建筑象征着苏武的军事智慧和历史地位,与博物馆的古朴,庄严的设计相得映彰,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仿古,主体为仿古式歇山斗拱、灰陶瓦顶,墙面设计模仿竹简排列,体现了西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进入馆内,实践队先后参观了说唱俑、陶鼎、帛画等出土文物,其中帛画以红色细线勾勒,平涂红、蓝、黑等色彩,画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有蟾蜍、玉兔、蓬莱、瀛洲等元素,呈现乐舞、迎送宾客、纺织、角抵表演等活动场面,富有中国特色。
莹莹发掘心,烁烁考古魂
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出土文物,还展示考古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发掘,在博物馆展示的资料墙上记录了银雀山汉墓发掘时的故事与场景,当时出土了很多鼎、盒、罐,开始考古人员并没有重视竹简,而考古人员杨殿旭在发现西汉文景时期的半两钱时,水面漂起了一片黑乎乎的竹片,刘心健用沾着清水的毛笔仔细冲洗竹简,确认竹片上写的是“齐桓公问管子曰”。刘心健又取出一块竹简清洗,出现“秦穆公问百里奚”的字样,此时他意识到这堆竹简十分重要,决定马上停工,向上级报告。多亏了考古人员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珍贵的竹简才能及时抢救与保护。
明明科技光,脉脉传承魂
进入展厅,科技氛围也十分浓厚,馆内采用了非常丰富的数字形式,来进行更加生动的呈现,比如电子地图结合实景沙盘,汉代帛画结合电子画轴,实景模型搭配虚拟演出,兵法书籍结合电子滚动触屏。多种多样的电子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的参观功能,观者在新颖形象的数字呈现中更好的理解文物的内涵。
经过本次参观实践,实践队成员切身感受了中国历史文化之美,读懂了考古人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理解了运用现代科技能够更好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结合历史之美与科技之助,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来体悟中国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张晓雯 来源:张晓雯
社会实践推荐
- 暖心传递,为城市美容师送上清甜水果
- 2025年1月17日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实践团队“安徽工业大学国旗护卫队”组员前往安徽省滁州市街道,开展为环卫工人送水果的公益活动。
-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