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一碗浓香里的千年古城记忆

发布时间:2025-02-15     阅读:

  2025年2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实践队队员周毅辉在开展“地方饮食文化传承”调研时,将目光聚焦于家乡淮南的标志性美食——淮南牛肉汤。这座因煤炭与豆腐闻名的皖北城市,凭借一碗汤色醇厚、滋味悠长的牛肉汤,串联起两千年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人的味觉乡愁。从西汉古籍记载到现代连锁品牌遍地开花,这道美食承载的不仅是淮南人的味觉基因,更折射着一座工业城市的文化韧性。

  一、历史深处飘来的牛肉香

  淮南牛肉汤的渊源可追溯至楚汉文化交融的节点。《淮南子》中记载,西汉淮南王刘安门下食客三千,其中不乏精通药膳的医者。他们发现以牛骨、牛肉与十余种草药同熬,汤水可驱寒补气,遂成为军中士卒的御寒秘方。至明清时期,淮南作为江淮驿道的重要枢纽,商贾往来频繁,牛肉汤逐渐演变为码头工人的“能量补给站”——大锅熬煮的牛骨汤配以粉丝、千张和辣椒,廉价、饱腹且暖身,成为劳工阶层的生活标配。

  考古发现则为这碗汤增添了更厚重的文化注脚。2018年,淮南战国楚墓出土的青铜鼎内检测出牛骨胶原蛋白残留,佐证了当地食牛传统之悠久。文史学者王振华指出:“淮南地处南北过渡带,历史上多次民族融合催生了独特的饮食表达,牛肉汤正是游牧民族的食牛习惯与中原汤文化结合的产物。”

  二、一口铁锅熬出的匠人密码

  凌晨四点,淮南田家庵区老矿务局家属院旁的“老刘头牛肉汤”店内已蒸汽弥漫。第三代传人刘建军将50斤新鲜黄牛骨倒入直径1.2米的铸铁锅,加入八角、草果、白芷等23味香料包,再注入本地古泉水。“火候要‘文武双全’。”他一边拨动灶膛里的煤块一边解释,“先大火煮沸逼出骨髓油脂,再转小火慢炖6小时,让香料与肉骨彻底交融。”这种遵循古法的熬制工艺,曾被央视《味道》栏目组收录为“中国汤文化活化石”。

9627846.jpg

  图为正在制作淮南牛肉汤。周毅辉供图

  配料的选择同样苛刻:牛肉必选3岁龄黄牛腱肉,千张须用八公山泉水点制的薄豆腐皮,粉丝则来自霍邱县的优质绿豆淀粉。最点睛的当属“淮南辣”——将内蒙辣椒与本地小磨香油炼制的红油,泼在汤面瞬间激发出复合香气。美食作家沈宏非曾评价:“淮南牛肉汤的味觉层次堪比交响乐,牛骨鲜香作基底,香辛料是中声部,辣椒油则是嘹亮的高音。”

9627847.jpg

  图为淮南牛肉汤。周毅辉供图

  三、舌尖上的集体记忆

  对淮南人而言,牛肉汤早已超越食物范畴,成为身份认同的文化符号。凌晨出车的出租车司机习惯在交接班时喝碗汤暖胃;归国华侨下飞机首站必是牛肉汤店;甚至当地婚宴菜单也少不了一道“牛肉汤泡馍”。民间流传的谚语“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不喝牛肉汤,此生算白走”,道出了这道美食深入骨髓的情感纽带。

  这种情感在工业化进程中更显珍贵。20世纪90年代,随着淮南煤矿资源枯竭,大量工人面临转岗分流。下岗职工李桂芳在矿区路口支起牛肉汤摊,5元一碗的浓汤抚慰了无数迷茫者。“喝汤时总能想起父亲在矿上干活的日子。”45岁的矿工后代张伟说,“热汤下肚,就像触摸到这座城市的体温。”

  四、从街边小摊到百亿产业链

  进入21世纪,淮南牛肉汤开启产业化蜕变。2008年,“刘香旺”品牌率先推出标准化料包,让家庭复刻老味道成为可能;2015年,“许氏牛肉汤”通过电商平台将真空包装汤料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2021年,淮南市政府启动“一汤一链”工程,建立从肉牛养殖、中央厨房到连锁加盟的全产业链,带动就业超2万人。

  如今,全球60多个国家开设了淮南牛肉汤门店。在东京新宿的“楚韵淮南”店里,日本食客山田隆一用手机翻译软件询问老板:“汤里是不是加了魔法?”对此,淮南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启明笑道:“魔法就是时间——用十二小时熬一碗汤的耐心,在这个速食时代反而成了最动人的竞争力。”

  当工业城市的喧嚣逐渐褪去,淮南人依然执着地守护着那口翻滚的汤锅。从《淮南子》竹简上的墨迹到纽约唐人街的霓虹灯牌,这碗穿越千年的牛肉汤,用热气模糊了历史与当下的边界。它不仅是味觉的传承,更是一个城市在时代变迁中保持呼吸的鲜活证据。

  通讯员周毅辉

作者:周毅辉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食光为径,探味前行
  • 食光为径,探味前行
  • 服务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战略部署,响应华南农业大学“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
  • 02-15
  • 一碗浓香里的千年古城记忆
  • 2025年2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实践队队员周毅辉在开展地方饮食文化传承调研时将目光聚焦于家乡的淮南牛肉汤
  • 02-15
  • 溯源冀鲁豫,  赓续正当时— “读懂中国 ·行走的思政课”2025 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 西安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 探寻皮影魅力,传承非遗之光
  • 探福州船政文化,践 “海上福州” 战略
  • “汝至德心,窑中有瓷”实践队——探寻河南汝窑文化传承与创新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