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食安护航乡村行,青春助力产业兴 ——浙商大食品青志安茗小队赋能奶奶工坊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1     阅读:

  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时代浪潮下,“奶奶工坊”这类吸纳老年劳动力、赋能农产品加工的特色产业模式,成为乡村发展新亮点。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绿色先锋青年志愿服务队安茗小队,聚焦食安守护与银发助力,于2025年6月29日,奔赴运河街道新宇村的奶奶工坊实践阵地,以专业视角融入奶奶工坊运营,开启“青银互哺,助老兴农”的实践篇章。踏入奶奶工坊,小队成员迅速融入环境。
  在仓储区,与经验丰富的奶奶们交流,聆听农产品收购、存储的“土办法”,同时结合食品专业知识,梳理标准化仓储要点。队员们手持资料,向奶奶讲解食品原料存储温湿度、保质期管理等知识,从理论到实践,搭建食安认知桥梁,这一幕也成为工坊里知识传递的生动场景。

 
图为安茗小队队员与奶奶在仓储区交流资料
  在生产加工区,成员们观察莲蓬等农产品初加工流程。从莲蓬分拣、去壳到初步质检,奶奶们凭借娴熟手艺高效作业。在这里,电子秤成了串联起产业逻辑与银发温度的关键存在——这台秤,称量的不只是莲子重量,更是对品质的坚守、对劳动价值的丈量。它让每盒莲子的克重稳定可控,为后续成品包装、市场流通筑牢基础,让“奶奶工坊”的产品在收购、销售环节有了清晰的量化依据,推动原料收购 - 精细加工 - 成品包装全流程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契合盒马等平台对农产品品控的要求,也为产业价值延伸铺就基石。
安茗小队则聚焦食安环节,记录操作规范与潜在风险点,为后续优化积累素材,青年与银发力量在生产线上悄然实现经验与知识的互哺。
 
 
图为安茗小队队员与奶奶分拣莲蓬
  “我们一直坚持手工制作,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有‘家’的味道。”但手工制作在带来独特风味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食品安全隐患。安茗小队发挥食品专业优势,定制食安培训内容。针对加工环节,强调人员卫生、设备清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在成品存储与运输上,科普温层控制、保质期监控知识。 培训中,队员们通过互动问答,让食安知识“接地气”。奶奶们积极参与,提出实际操作中的疑问,队员结合专业知识与工坊实际逐一解答,将食安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助力工坊筑牢食安防线。
图为安茗小队队员与奶奶们进行问卷填写
  青年与银发群体在实践中建立深厚联结。奶奶们传授的乡土经验、手工技艺,成为队员理解乡村产业的鲜活教材;队员们的专业知识、创新思路,为工坊注入青春动能,代际互鉴的良好生态逐步形成。一次实践,双向成长。此次实践,是食品专业青年扎根乡村、服务产业的生动实践。队员们在助力奶奶工坊食安升级中,实现专业知识落地;在与银发群体协作里,读懂乡土情怀与劳动智慧。“青志助银发”,助的是食安守护、产业振兴;“食安守匠心”,守的是传统工艺、民生温度。未来,小队将持续深耕,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沃土上,催生出更多食安护航、助老兴农的实践之花,以专业赋能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青春答卷。

图为安茗小队
 
作者:何文乐 时利蓉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青志安茗小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夕阳红实践团暖心服务失智老人
  •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筑梦·科技兴农”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商南县图书馆与文化馆参
  •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筑梦·科技兴农”暑期社会实践队正式启程
  • 食安护航乡村行,青春助力产业兴 ——浙商大食品青志安茗小队赋能奶奶工坊实践纪实
  • 杭州富阳:青年调研 “小哥码”,解码便民惠骑新路径
  • 知行合一探文脉 青春脚步量民生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