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智”理春江,“码”动民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6月27日、28日深入杭州市富阳区,走访骑手驿站、骑手党支部办公室、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地,挖掘富阳区“小哥码”用数字技术提升骑手工作质量的优化治理路径。
车轮上的富阳:当“新技术”遇上“新方向”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富阳“小哥码”的运行模式在当地社会各界参与、数字技术投入、使用反馈等力量的助力下,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服务平台,从一开始的纸质版吊牌到现在手机扫码随用随开,从只有两三个小区到近百个小区,从零星使用到超4000名骑手参与。
从理想蓝图到实际落地,“小哥码”在动态需求中寻求破题之道。实践团成员同一线“小哥码”使用者、平台管理者等二十余名政府、社会行业相关人员开展访谈工作,了解富阳当地“小哥码”发展历程与治理成效。
匠心铸“美”:当“新青年”遇上“新模范”
小哥码平台的搭建离不开骑手模范的带头作用。在全省“最美骑手”季爱清的带领下,小队成员走进小哥驿站,了解骑手工作的真实状态。从一知半解到带队任职,季爱清在近十年的工作中,完成了从追随模范向成为模范的转变。
她说“做事要从小事做起,以真心换真心”,不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闲余时间还会投身献血与公益事业;她说“年轻人要往上走,多条路”,告诫年轻人只有大胆尝试、埋头苦干,才能把路走宽、把事办好;她说“柔肩也能扛重任”,积极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带动身边女骑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护“骑”使者:当“新帮手”带来“新力量”
在富春小哥党群服务驿站我们见到了饿了么众包骑手、外卖骑手党支部书记裘炼科,作为骑手口中的“大忙人”,裘炼科书记在助力骑手、社区、顾客、工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元主体实现有序联结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到骑手纠纷,大到平台操作,裘炼科化身骑手的守护使者,穿梭在不同的工作场所,2024年累计解决纠纷超150起。
裘炼科书记在工作中十分关注骑手权益保护,强调“不强制缴纳保证金,缴纳保证金实际三年来也未扣一分钱”,针对灵活就业群体以及特殊群体设立具有包容性与弹性的管理模式,既保障专送骑手的权益底线,又为兼职骑手保留灵活支配空间,真正做到步频各异享民生,步调一致向共富。

智码破局:护“骑”新程暖意生
随着配送行业高速发展与竞争涌入,骑手需在小区人流密集处争分夺秒,超时一秒钟即面临罚款,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纠纷,小区进出难题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过去依赖求情等“斗智斗勇”方式,外加恶劣天气等影响,配送效率低下且充满不确定性,共同构成骑手分秒必争的压力来源。

“小哥码”的推行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支点。骑手徐军民、秦亿荣坦言道“冲突少了,配送快了,钱包鼓了,感觉这份工作做得越来越有价值。”通过数字化身份认证,直接缓解骑手配送压力,冲突率显著下降。将职业技能与民生优待挂钩,让骑手在“配送快、钱包鼓”的同时,收获“技能精、受尊重”的获得感,实现从“谋生存”到“谋发展”的职业跃升。

负“重”前行:当“破题人”遇上“出题人”
富阳区市场监管局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余昀谈及“项目最初并非从数字化切入,而是从为骑手解难开始。”市场监管局以党建为突破口,建设流动党员党支部,培育党员骨干,联合多方协商首创纸质资质工作证,逐步迭代数字化“小哥码”,创设监督机制倒逼平台优化。
作为“破题人”,市场监管局联合多方协商,将全区4500余名骑手纳入动态管理体系,通过四级管理责任链倒逼平台优化规则,构建治理新模式,骑手变治理主体,形成“规范行为-荣誉激励-社会认同”的良性循环。

基层是社会实践的“活教材”,社会实践是基层发展的“新动能”。“智理春江,码动民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在学习富阳“小哥码”的模式经验时,不忘实践的力量,两位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骑手的送餐工作。在经验骑手的带领下,体验骑手工作不易,躬行回馈民生。

暑期的实践征程,让团队成员对骑手勤劳淳朴的向上精神有了更多认知,对“小哥码”的便民惠骑作用了解更为深入。后续,团队成员将进一步整理调研材料,总结数字智治经验,为“小哥码”平台的迭代升级、助力城市治理提供建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