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材料与化工学院“材化聚力映朝阳,资助筑梦绘新篇”三下乡实践团走进校园教室,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对于校内特色资助,像学院设立的学业进步资助,鼓励基础薄弱但努力提升的同学;还有针对科研创新的专项资助,支持大家参与实验、竞赛,实践团也一一阐释,引导有需求的同学主动争取。
在校园里,“材化筑梦引航,资助政策同行” 实践小队,带着为同学排忧解难的热忱,走进一间间班级,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此前团务培训里养成的严谨细致,成了他们解读政策的 “密码本”。国家资助体系里,助学贷款怎么申请、奖助学金评定有啥条件,这些看似复杂的内容,被队员们拆解成 “大白话”,一步步梳理申请流程,标注关键要点,就像给同学们绘制清晰的 “逐梦地图” ,让大家对资助政策不再陌生。
同学们听宣讲时,心里藏着的疑惑,小到材料怎么准备,大到学业规划和资助结合,实践队成员都当成 “要紧事” 。他们主动凑到同学身边,耐心答疑,讲清楚每一个细节,让资助帮扶不只是冷冰冰的政策传递,更有温暖人心的交流。从规范团务工作的认真劲儿,延伸到资助政策宣讲的用心,实践队把 “筑梦” 真正种进课堂。他们盼着,通过这场场宣讲,能让更多同学抓住资助机遇,甩开膀子去奔赴属于自己的广阔未来,让青春逐梦路上,少些后顾之忧,多些奋进底气 。宣讲中,成员们强调资助不只是经济支持,更是国家与学校对学子的关怀与期许。现场互动热烈,同学们就申请细节、后续反馈等提问,实践团耐心解答,让资助政策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为青春逐梦筑牢经济基石,助力同学们轻装上阵,奔赴理想。
材化聚力映朝阳,资助筑梦绘新篇
6月26日,材料与化工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图书馆门前开展了有关资助的盲盒活动。
活动开始,同学们有序填写了资助政策问卷,从助学贷款到奖学金申请,从困难补助到勤工俭学,一道道题目,既是对现有认知的梳理,也暗藏待探索的知识盲区。
活动巧妙地将资助政策解读、申请流程介绍等内容融入盲盒互动,以趣味方式让大家轻松掌握资助要点。不仅拉近了与参与者的距离,更让资助工作的温暖与关怀传递到每个人心中,为有需要的群体点亮希望之光 。
资助筑梦行,红色励青春
6月30日,材料与化工学院 “材化聚力映朝阳,资助筑梦绘新篇” 三下乡实践团奔赴南阳方城县,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同步走进独树镇烈士陵园,以红色精神赋能实践。
庄严国歌声中,活动启幕,家国情怀在团队成员与当地群众心间激荡。实践团敬献花篮,党员庄严宣誓,誓言传递青春担当,恰似资助政策托举学子逐梦,皆为心灵筑基,彰显奋斗决心。
瞻仰墓碑、聆听事迹时,实践团巧妙融入资助宣讲:将先烈奉献,类比国家、学校以资助助梦,让群众懂资助是青春逐梦 “时代接力”。此次行程,以红色洗礼心灵,让资助与家国情怀同频,激励借资助奋进,让青春在担当里闪光 。
团队成员们走街串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向家乡的朋友们耐心讲解资助政策的优势与申请流程。从教育助学如何助力学子完成学业,到就业帮扶怎样为困难群体提供支持,生动的宣讲让晦涩的政策条文变得清晰明了。
此次宣讲不仅拉近了与家乡人民的距离,更让资助政策的温暖与力量,切实传递到每一位有需要的人身边,为乡村发展与个人成长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