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诗承渔影千年韵,折画添情护蓝川 ——高塘岛学校夏令营第二日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2025年7月15日,宁波大学"滴水行动"海韵文耕实践队走进象山高塘学校,开展"海洋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主题夏令营活动。通过诗歌赏析、环保实践、节气美育、手工创作等多元形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渔文化的深厚底蕴,树立守护蔚蓝家园的环保意识。
  诗海撷珠·渔韵千年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这句歌词从投影仪流出,第一课“诗中渔影,千年传承”漾起波光。视频里渔夫撒网、补船的画面带领同学们走进渔夫的神奇世界,唤醒对渔家生活的记忆。
  在“品《江雪》悟精神”环节,师生共读,同学们发挥想象勾勒渔翁形象,一幅幅充满意韵的图画跃然纸上。有的同学画的渔翁独自在白雪皑皑的江面垂钓,意境深远;有的以渔翁撒网捕鱼为题材,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创作完成后,几位同学上台分享创作意图、解读图画,教师趁机联系诗歌、解析关键词,引领学生体会老翁孤寂坚守的品格。“赏《江上渔者》诉心声”时,同学们化身为诗中人写下“渔夫啊渔夫,我想对你说……”的感想,或赞美、或同情渔夫,满是共情。
  最后的“探‘渔’之深意”环节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大家共同探讨“‘渔’字为何常为诗人笔下的主题”,领悟到这不仅是对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更蕴含着人与自然的深刻对话,同时也映射出渔民的精神世界。

  
碧海同心·守望未来  
  第二课以海洋环境对比图展开,清澈与污染的强烈反差,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海洋现状。故事分享会上,渔民与海洋相依的往事,使得“渔家情怀”在学生心中扎根。大家在小组讨论中细数海洋馈赠:不仅有海鲜,更有航运之利、气候调节之益,更在塑料垃圾吞噬海洋生物等画面中,增强了保护海洋的意识。
  “污染源头大追溯”游戏以及“离城还是守海”的抉择引发热议,“留下!让沙滩变回原来的样子”“我要留下来建设干净的渔场”,这不仅是同学们的回应,更是少年的责任担当。同学们怀着热情,在彩纸上写下对海洋的承诺,字里行间,是守护蔚蓝的坚定誓言。这一刻,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希望,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蔚蓝、健康、生机勃勃的海洋。
  
  
  岁时雅趣·小暑寻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在小暑节气美育课上,二十四节气歌悠扬响起,拉开序幕。老师首先详细介绍了小暑的历史渊源,接着播放了科普视频,生动展示了与小暑相关的诗句、避暑方法和丰富民俗。在知识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互动,进一步加深了对小暑节气知识的认识。
  最为精彩的是“制作小暑声音图谱”环节,大家纷纷拿起画笔,用心勾勒出小暑声音的独特色彩与形状,在艺术的熏陶中深刻感受节气的独特魅力。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展现了小暑的声音,更蕴含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节气之美,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保护自然、传承文化的种子。

  
  巧手生潮·非遗新创
  “折鱼添画”的创作让同学们沉醉于动手的乐趣中。教师先介绍象山渔文化,讲述古老的捕鱼传说与海洋馈赠。在动手制作的环节中,同学们指尖灵巧地舞动,将彩纸折成尖头尖尾的鱼形。随后,他们用彩笔细致地描绘出波浪纹、鱼鳞以及渔饵,有的人还精心绘制了渔船作为背景,画面生动而富有创意。
     这不仅是手工创作,更是对“鱼”的再认识:从文化符号里的吉祥寓意,到艺术作品中的灵动身姿,同学们上台分享时,还说起鱼鳍的弧度藏着海浪的方向,平凡的形象串联起了传统、自然与创意。
  
  
  尾声:浪花里的成长
     一日课程落幕,渔文化的悠远、海洋保护的责任、节气之美的灵动,已悄然融入同学们心中。从诗画中的渔影到笔下的护海承诺,从节气歌里的暑韵到声音图谱的创意,知识与实践交织,文化与美育共生。这场融合文化传承与生态教育的夏令营,正似海风拂过心田。当传统渔文化与现代环保理念在童心中激荡回响,那片蔚蓝的未来,已然在稚嫩的笔触与坚定的承诺中徐徐展开。
作者:叶可可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管理学院“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切吉村开展调研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