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寻千年绿脉,守护乡愁印记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2025年7月12日,浙江农林大学“故园青衿,乡愁绿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杭州市云栖竹径景区,开展了一场以古树名木保护为核心的实地调研。此行不仅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青年学子以专业视角审视生态保护现状、思考未来责任的宝贵旅程。
 
图为团队成员在云栖竹径牌匾前合影  曾格格通讯员摄
       在云栖竹径这片历史与自然交织的胜境中,实践团成员被千年银杏(杭州主城区最古老树木,树龄逾1400年)和三株并肩矗立的千年枫香(其中一株高达44.2米,胸围495厘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的磅礴生命力所震撼。这些历经沧桑的“活化石”,连同浙江楠、苦槠、朴树等珍稀古树群落,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伟力。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无可替代的基石,更是承载乡愁与文化记忆的“绿色古董”。
 
图为千年银杏的生长状况  曾格格通讯员摄
 
图为三株并肩矗立的千年枫香古树  曾格格通讯员摄
       然而,细致的观察与调研揭示了繁荣背后的隐忧。实践团成员发现,这些珍贵的“活文物”正面临严峻挑战:标志性的千年银杏存在多处深度腐烂和木质部腐朽问题;景区内多达17株(景区内挂牌古树共70株)古树名木呈现枝叶枯黄、生长停滞的病态;作为景观核心的80余亩竹林也显露出退化迹象,如胸径偏小、竹蔸过多,其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正遭受侵蚀。这些现象表明,即使是受到保护的自然遗产,也并非固若金汤,科学持续的维护至关重要。
 
图为千年银杏的局部腐烂状况  曾格格通讯员摄
 
图为团队成员围绕一株古树展开观察与讨论  曾格格通讯员摄
       面对挑战,云栖竹径景区展现出的积极保护举措为实践团提供了重要启示。“专业树医团队”实施的“一树一策”精细化养护方案,以及利用辅助工具支撑倾斜树木等科学手段,体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专业智慧。“去弱留强”的竹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则是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结构性干预的有益尝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生态超市”这一创新平台,它将生态理念的传播、资源的循环利用(如竹材、枯枝落叶制文创)与公众参与(古树认养、科普讲解)巧妙地融为一体,为生态保护探索了“共治共享”的新路径。
 
图为采用辅助工具支撑倾斜树木以维持稳定  曾格格通讯员摄
 
图为生态超市摊位  曾格格通讯员摄
       此次调研沿着“源”—“延”—“融”—“续”的脉络展开,是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绿色责任、用专业眼光审视生态现状的起点。作为拥有林学、生态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农林学子,将以此为沃土,根植生态理念,锤炼实践本领,努力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扎实行动,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让青春力量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徐晨洋 韦心怡 曾格格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故园青衿,乡愁绿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武汉东湖学院橘徕服兮实践队7月15日建平社区支教新闻稿
  •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航空服务与传媒学部“筑梦·领航”社会实践队赴宜春市上高县桐山
  • 探寻千年绿脉,守护乡愁印记
  • 探寻千年绿脉,守护乡愁印记
  • 2025年7月12日,浙江农林大学“故园青衿,乡愁绿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杭州市云栖竹径景区,开展了一场以古树名木保护为核心的
  • 07-15
  • 志愿助农,青春担当 | 西南石油大学实践队走进葡之缘葡萄基地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