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重庆永川松溉镇:非遗油纸伞,在祖孙传承与夫妻协作中延续匠心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在重庆永川松溉镇的深巷里,一间古朴的油纸伞店,正以执着匠心守护着一项省级非遗油纸伞制作技艺。店主罗钞作为家族技艺传承人,从祖父手中接过传承接力棒,与妻子携手,让承载历史的油纸伞,在当代续写着诗意与温度并存的文化篇章。
  (图为罗钞油纸伞店铺门匾  摄 董文辉)
  罗钞的油纸伞技艺,源于祖父辈的坚守——祖父曾以全手工制伞营生,撑起家族与乡土的“风雨庇护”。尽管父亲未延续这门手艺,家族对传统工艺的情感,仍在罗钞身上悄然延续。
  大学修习美术专业的他,将艺术感知融入伞面绘制:山水晕染、民俗图案创作……让油纸伞跳出“实用工具”边界,成为可赏可藏的艺术载体。而他沉默内敛的性格,恰让其更专注于工艺打磨,一间小小的店面,到处都是已经制作完成的油纸伞和各种工艺品以及制作工具,每一把精美的油纸伞都仿佛是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
  (图上为永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牌图下为文化传承人认定牌  摄 董文辉)
  采访现场,因罗钞不善言辞,妻子成为技艺的“生动讲述者”:从选料到制作,她细致拆解着非遗密码。
  这种“分工”背后,是两代人对技艺的共同守护:罗钞埋首于“手上功夫”,用数十年光阴复刻祖父的制伞节奏;妻子则衔接“文化传播”,借社交平台、线下体验,让冷门非遗走入公众视野——夫妻合力,让油纸伞从“深巷孤品”,渐成游客探寻松溉镇的文化符号。
  (图为文化传承人罗钞  摄 董文辉)
  油纸伞制作,始终坚守“全手工”底线:竹骨弯曲需凭经验拿捏弧度,伞面绘制要顺应纸张纤维晕染,桐油晾晒得看天候“察色变”……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制作,无一处可被机械替代。
  罗钞的妻子说小店的装修摆设以及各种各样的精美的小部件都是由罗钞亲手设计制造的,每一处都透露出他作为美术生的细腻与非遗传承人的执念。沉默的罗钞不会刻意讲述传承意义,却把对伞艺的理解,偷偷藏进了每道木纹、每处转角里,让来客推开木门的瞬间,就踏入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非遗叙事。
  (图为罗钞妻子向团队讲解油纸伞制作过程  摄 董文辉)
  在机械生产普及的今天,松溉镇这柄油纸伞,借祖孙传承的根基、夫妻协作的温度,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符号。当雨滴落在手工绘制的伞面,溅起的不仅是水花,更是传统技艺在坚守中焕发的时代光彩——这是罗钞夫妇的非遗答案,也是中国式传承最质朴的模样:沉默的匠心,永远值得被听见;古老的技艺,永远期待被激活。
作者:董文辉    来源: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海南大学学子深入冯家湾渔业产业园解码自贸港青年科学家精神密码
  • 重庆永川松溉镇:非遗油纸伞,在祖孙传承与夫妻协作中延续匠心
  • 长安大学联合多所高校赴陕西商南开展文旅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重外院学子三下乡:一伞藏千年,匠心撑古今
  • 鼓槌上的青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与千年堂鼓的传承契约
  • 探寻松溉古镇,传承匠心油伞
  • 探寻松溉古镇,传承匠心油伞
  • 7月13日,东方语学院“寻韵昌州古郡,焕新永川乡脉”实践团奔赴重庆市永川区松溉古镇,开启了一场探寻油纸伞古法技艺奥秘的文化之旅。
  • 07-17
  • 建筑工程学院“红途寻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
  • 常纺学子:“智慧助老e路 安全护老同行”实践团深入社区科普护眼知识,点亮夕阳“视”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