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晨光里的甲骨 为孩子们种一粒文字的种子

    2025-07-18    阅读:
    来源:“七彩圆梦”魅力甲骨支教团
清晨的申家泊学校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操场白杨树的沙沙声。今天的重心是备明天的甲骨文课,孩子们前几天就追着问“刻在骨头上面的字长什么样”,眼里的期待让我不敢怠慢。
从抽屉里翻出之前打印的甲骨图片,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鹿”“鱼”“马”这些字上,线条弯弯曲曲,倒真像简笔画——“鹿”字头顶的小竖线像极了鹿角,“鱼”字的尾巴还翘着,难怪古人说“书画同源”。我把这些象形字挑出来,打算作为明天的重点,毕竟对孩子们来说,“认得出”比“记得牢”更重要。
为了让课堂不枯燥,找了个旧硬纸板,剪成长方形当底板,又从学校后墙根挖了些细黄土,筛掉小石子后铺在上面做“沙盘”。试着用手指写了个甲骨文“日”,圆圆的轮廓带着点古朴的拙气,突然想起小时候在沙滩上画太阳的样子,或许孩子们会喜欢这种“动手写”的方式。
下午整理课件时,特意加了段甲骨文演变的动画:从甲骨上的刻痕,到金文的厚重,再到小篆的规整,最后变成现在的简体字。配上几句简单的解说,比如“你看这个‘水’字,是不是一直像流动的小河呀?”,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字里藏着的时光。
放学前,把沙盘、图片和写满注释的教案归置好,窗外的夕阳把教案上的字迹染成了暖黄色。突然有点期待明天——当孩子们指着甲骨上的“鸟”字喊“这是小鸟!”时,该会是多生动的画面啊。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