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走进嘎歌古巷,感受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4-07-15     阅读:
2024年7月13日,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志愿青春助振兴,西江苗寨绘新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嘎歌古巷,开展“走进嘎歌古巷,感受非遗魅力”实践活动。(通讯员:王馨苒)
 
上午,团队成员在古巷体验和学习苗族银饰锻造工艺,在非遗传承人龙虎太师傅的学徒阿青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敲打银片、焊接银饰。据阿青老师介绍:银饰锻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苗族人民的艺术三宝之一,其以构图精巧、淳朴自然和技艺精湛而著称。花丝工艺需要精湛的技艺,一只花丝镶嵌的蝴蝶银饰需要经过融银、捶打、拉丝、搓丝、设计、塑形、填丝、焊接、打磨、抛光等步骤,才制成最终的银饰成品。在盛大的节日里,妇女们头戴银冠,项饰银圈,脚套脚链,银饰佩戴以多为美,以重为美。


图为老师给团队成员展示焊接的过程


图为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蝴蝶银饰制作的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抛光工艺的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敲打银饰的过程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苗族非遗蜡染体验中心”学习苗族蜡染技艺。苗族蜡染作为一项古老的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队员们虚心学习了铅笔绘图、蜡刀上蜡、浸水染色、平铺氧化、煮沸脱蜡、清洗晾干等的蜡染技巧。在绘制过程中,队员们还感受到了苗族蜡染的独特魅力,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学习的深入,队员们的作品中逐渐显现出进步与个人风格。在老师的指导下,队友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对苗族蜡染这一技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图为老师和团队成员共同绘图上蜡的过程
 

图为老师教授成员如何上蜡的过程


图为清洗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赠送纪念品的过程
 

图为晾晒过程
 
本次“走进嘎歌古巷,体验非遗魅力”活动在西江千户苗寨嘎歌古巷的成功开展既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验,也是实践团队用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当代大学生的微薄力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团队成员和老师们举旗合影留念

(文:王馨苒 / 图:苏永宏 / 审核:於谋芝 孙可意)
 
作者:王馨苒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走进嘎歌古巷,感受非遗魅力
  • 走进嘎歌古巷,感受非遗魅力
  • 2024年7月13日,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志愿青春助振兴,西江苗寨绘新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
  • 07-15
  • 博爱青春:热血传真情,急救在身边
  • 博爱青春:热血传真情,急救在身边
  • 7月8日及7月9日上午,南通大学红十字会“微光成炬,为爱‘髓’行”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分别前往南通市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闸桥社
  • 07-15
  • 博爱青春:探索生命的传递
  • 博爱青春:探索生命的传递
  •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献血的重要性和血站的工作流程,7月9日上午,南通大学红十字会“微光成炬,为爱‘髓’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
  • 07-14
  • 心系土地流转安全,走进乡野田间地头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