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融合课堂:用积木搭建自闭儿童的社交桥梁

发布时间:2025-07-02     阅读:
融合课堂:用积木搭建自闭儿童的社交桥梁

在2025年7月2日池州市的星星树康复中心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彩色积木上,一场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正悄然发生。这里正在开展一场特殊的融合教育活动,主角是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他们携手用积木搭建创意,更搭建起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一、特殊的课堂开场

上午十点,活动正式开始。自闭症儿乐阳刚进入教室时,眼神有些游离,紧紧攥着衣角,对周围环境保持着警惕。而普通儿童们则带着好奇与期待,热情地招呼小伙伴。老师和池州学院体育学院的志愿者们早已做好准备,她们温和地引导乐阳坐下,将色彩鲜艳的积木轻轻推到他面前,同时安排性格开朗的普通儿童安然主动靠近,轻声说:“我们一起玩呀,积木能搭出大城堡呢!”

二、从“孤岛”到“并肩”的突破

起初,自闭症儿童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专注于摆弄手中积木,对周围互动邀请反应平淡。乐阳只是反复拼装一个简单造型,不愿回应他人。但普通儿童们没有放弃,小萱耐心展示不同积木组合方式,时不时分享“看,这样能变成长长的火车轨道” ;另一位普通儿童安然,则拿着特殊形状积木,询问“这个怎么和你的作品搭配呀” 。

在持续的陪伴与主动交流中,变化悄然发生。约15分钟后,小宇开始偶尔抬眼看向伙伴作品,当小萱的积木塔差点倒塌时,他甚至伸出手帮忙扶住,这一小小的举动,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露出惊喜笑容。随着互动深入,自闭症儿童们逐渐参与到讨论中,从“这个积木什么颜色”的简单问答,到一起规划“我们要搭一个有花园和滑梯的乐园”,社交的种子在慢慢萌芽。

三、老师:融合教育的引路人

活动全程,老师扮演着关键角色。她时刻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反应,当有孩子因沟通不畅出现烦躁时,会及时用温柔话语安抚,“别着急呀,我们慢慢想,你看这样是不是也很好” ,并重新引导互动方向。同时,老师鼓励普通儿童发挥“小老师”作用,表扬他们的耐心与创意,比如小萱主动分享搭建技巧时,老师大声夸赞“你教得太棒啦,小伙伴们都学到新方法了” ,激发普通儿童持续参与融合互动的积极性。

四、融合教育的深意与期待

这场积木融合活动,是幼儿园推动自闭症儿童融入普适环境的常规实践之一。吴校长表示:“自闭症儿童需要更多社会融合机会,通过日常互动,让他们学习社交技巧,也让普通儿童懂得接纳与互助。每一次主动交流、每一个合作搭建,都是他们成长的阶梯。”

教育专家指出,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意义重大,能帮助他们提升社交沟通能力,减少孤独感,为未来融入社会打基础。而对于普通儿童,这也是培养同理心、包容心的宝贵课堂,让“不同”被看见、被理解,最终走向“共融”。

当活动结束,孩子们看着共同搭建的“梦幻乐园”,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自闭症儿童小宇虽然话语不多,但主动和伙伴们说了“下次再一起玩” 。这一场积木搭建,不仅造出了创意造型,更在自闭儿童心中,种下了社交的希望种子,也让校园里的融合之花,开得愈发鲜艳。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温暖场景,持续点亮自闭儿童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在包容与爱中,勇敢拥抱广阔世界 。
作者:赴池州市星星树志愿实践团    来源:赴池州市星星树志愿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砺行致远践初心 劳动赋能助振兴 ——青年学子投身乡村产业劳动实践
  • 红星闪耀皖西韵,青创扬帆乡野情 ——皖西红游—乡村青年创客调研团行前动员会纪实
  • 融合课堂:用积木搭建自闭儿童的社交桥梁
  • 合肥大学“冶父‘青’风起,梁岗‘振’当时”实践团队赋能乡村振兴,以青春智慧助力冶
  • 三下乡实践行:青春力量探秘长江“活化石”,共筑中华鲟保护屏障
  • 直播为笔书助农答卷,对话以钥启栗坂新程
  • 河海青年:溯长江生态源流 护江豚嬉戏家园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