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弋泾行实践团云岭镇探秘:解码铁军精神密码 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2025 年 7 月 3 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红弋泾行” 实践团走进泾县云岭镇,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启红色研学,并以 “红色基因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为命题展开就业调研。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让革命年代的铁血担当转化为当代乡村的发展动能。
青砖里的革命记忆
云岭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的青砖灰瓦间,每道砖缝都嵌着红色密码。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触摸 1938 年新四军进驻云岭时的历史肌理:玻璃展柜中,汉阳造步枪的膛线里仿佛还留着皖南事变的硝烟;补丁摞补丁的军装针脚间,缝着军民共织的生存智慧;泛黄电文手稿上,“保卫皖南” 的笔触依然透着铁血决心。在军部大会堂旧址,全息投影还原的 1939 年党代会场景中,“抗战到底” 的声浪穿过 86 年光阴,让成员们真切感悟 “铁军精神” 中听党指挥的信仰内核。
田垄上的振兴探问
研学结束后,团队带着 “红色文旅能否成为就业孵化器” 的思考深入调研。在云岭老街 “新四军记忆” 民宿,老板展示着用战地故事开发的 “战壕餐” 菜单;田间地头,手工艺人将红军草鞋改良为文创产品;村部会议室里,镇劳保所负责人翻开就业台账:“红色旅游 + 生态农业” 已创造 327 个岗位,8 名退役军人依托红色资源创业。72 岁退伍军人陈大爷的民宿墙上,新四军老照片与游客打卡照交相辉映:“讲好老故事,就能端稳新饭碗。” 调研中,团队发放问卷 520 份,聚焦 “红色技能培训缺口”“文创人才储备” 等 6 大问题,形成 486 份有效数据。
从旧址到新程的精神接力
“军部旧址的煤油灯与民宿的霓虹灯,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火种。” 实践团在调研报告中写道。基于 1.2 万字访谈实录,团队与镇党委达成三项共识:开发 “铁军急救课”,将战场救护知识转化为文旅从业者技能;设计 “云岭红医” 研学路线,串联旧址参观与田间义诊;培育 “红色创客” 计划,扶持青年用数字技术活化革命文物。当实践团离开时,夕阳为军部旧址的飞檐镶上金边,不远处的稻田里,农妇们正用印着新四军徽章的竹篮采收莲蓬 —— 这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恰是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的生动注脚。
(撰稿人:郭瑶 杨露)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露、郭瑶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露、郭瑶
三下乡推荐
- 聆听红色故事,传递组织温暖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医路生花·薪火富平”暑期社会实践团,是一支由学院学生党支部组建的专业
-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