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学院团委三下乡团队拜访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雷霆行动”守护长江“十年禁渔”
7月1日上午,武昌工学院团委组建的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江’心比心,‘渔’你同行”,为调查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情况及具体成效,团队走进了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主题展开深度调研。在本次座谈会上,市监局详细介绍其在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中的关键角色与创新实践,展现了一座长江核心城市的监管担当。

团队人员与市监局科长座谈 翁敏欣供图
面对非法捕捞与销售隐蔽化、网络化的挑战,我们团队成员向科长提出一系列相关疑问,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市监局科长为我们答疑解惑。

市监局科长正在讲述行动成果 翁敏欣供图
线上精准狙击: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对互联网广告及网络交易实施全天候监测。今年以来已筛查269件涉渔商品,揪出2条违法线索。
线下铁腕清查:聚焦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及渔具批发市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超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1.3万余家,整改问题736个,立案查处5起。
“三清三进”斩链条:清除违规广告牌17块、涉“野生鱼”菜单2237张,对全市71家农贸市场、3.1万餐饮主体完成“大扫除”,联合公安、农业部门开展常态化整治,斩断野生鱼非法流通链条。
“‘十年禁渔’政策的出台,市监局是如何向大众宣传该政策,为后期工作起到铺垫的作用。”在了解市监局主要工作之后,我们再次向该局提出疑问。“我们每年在宜昌东站会投入5万作为宣传资金,并且在鱼市会张贴相关的动漫贴花等”

宜昌东站有关“十年禁渔”的宣传 市监局供图
新媒体攻势:在宜昌东站大屏滚动播放禁渔宣传片,借力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扩大声量,累计张贴海报2200份,发放资料5600份。
源头精准管控:对地笼、地网等限用渔具实行登记追踪,严打电网等灭绝性工具销售,从源头压缩违规使用空间。
政企协同治理:通过33次行政指导,强化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有效化解因地区标准差异所引发的认知混淆。
座谈会上,市监局负责人坦言挑战:“部分群众对禁捕政策仍有抵触情绪,而抖音等平台渔具销售监管亟待跨区域协作。”为此,市监局正推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呼吁公众参与禁渔举报机制;将渔民转型为“护渔员”的探索已由农业部门展开;常态化“三清三禁”行动持续净化市场;公众认知提升被视为禁渔成败关键——“长江重生需要每个人放下筷子里的野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承诺到一定会将该政策广泛宣传,带动社会进一步落实“十年禁渔”,为长江生态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一同观看市监局宣传成果 翁敏欣供图
此次调研揭示了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不仅仅只是一场执法行动,更是一场席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革命。团队发现,宜昌市监局通过“智慧监管+社会共治”的模式,将禁渔从“政府独奏”升级为了“全民合唱”。

团队成员与市监局科长合照 翁敏欣供图
在这场变革中,宜昌市监局用科技赋能监管、以共治凝聚共识的实践,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写下生动注脚。而一支大学生实践团队深入禁渔一线的调研与参与,则让青年力量真正融入母亲河保护的时代洪流,形成“监管-实践-传承”的闭环,让大家知道长江禁渔的深层意义,在于推动社会认知的跨越式转变。
通讯员:方文希 吴傲雪 涂鑫然
时间: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