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5日,奔赴“中国杞柳之乡”——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黄岗镇,开展以“探索与传承阜南柳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5日下午,实践团队抵达黄岗镇后,首站便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岗柳编)代表性传承人刘维银先生的家中进行深度访谈。团队成员围绕黄岗柳编的历史渊源、核心技艺、当前传承现状、面临的主要困难(如技艺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一代学习意愿不足、市场拓展瓶颈等),以及柳编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方面,与刘维银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刘先生深情讲述了其坚守柳编技艺数十载的心路历程,并强调:“柳编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我们黄岗人的文化根脉。面对现代市场的冲击,如何在守正创新中找到平衡点,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是我们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刘先生对青年学子关注非遗传承表示赞赏,并寄予厚望。
刘维银先生接受团队采访
访谈结束后,在刘维银先生的亲自引领下,团队参观了其创办的安徽银柳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间。队员们从杞柳原料处理、传统编织技法到现代加工流程、产品设计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摩学习。在技术工人的指导下,队员们还饶有兴致地动手尝试了基础的柳编工序,切身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不易。通过与工人的交谈,团队深入了解柳编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而切实的作用。
柳编工作者现场进行柳编编织
7月6日,实践团队在阜南县郜台乡文化站站长张传发同志的陪同下,前往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学习。公司董事长杨大燕先生热情接待了团队,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柳编工艺品的原料特性、核心编织技术、独特的产品设计风格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杨董事长特别分享了柳编产品在广交会等国内外重要展销平台上的亮眼表现、市场定位、销售渠道以及如何通过创新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宝贵经验。琳琅满目的精美柳编展品,从传统家居用品到时尚工艺品,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阜南柳编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中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市场前景。
团队与张传发与杨大燕先生合影
通过此次深入黄岗镇的实地调研,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不仅近距离领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岗柳编的独特魅力与精湛技艺,更深刻认识到其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多重价值。团队成员表示,将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思考如何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工程思维或技术手段,为柳编工艺的创新发展、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多元化及市场推广贡献青春智慧,探索“非遗+科技”、“非遗+设计”的融合路径,助力这份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保护传承和乡村全面振兴书写工大学子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