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红色足迹、领悟革命精神,安徽理工大学星火逐光红色实践团聚焦抗日战争以及退役军人事迹,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7月2日至5日,团队成员来到安徽省界首市和阜阳市颍州区,依次对参战老兵进行专访、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开展抗日主题社会调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接受精神洗礼,以青春的视角传承红色基因。
聆听岁月回响,传承精神火炬
安徽界首,这座淮河之滨的千年古城,既是商贾云集的皖西北明珠,也是镌刻着红色记忆的英雄之地。抗战时期,界首儿女踊跃投身革命,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家园,留下众多感人肺腑的战斗传奇。7月2日,为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团队成员奔赴界首市老年大学,对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红色宣讲团成员、参战老兵——代建礼进行了专访。

图为团队成员对代建礼老战士进行专访。田泽坤摄
作为界首关工委“五老”成员,代建礼老战士以真挚的情感回顾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战场上的生死考验到岗位上的敬业为民,再到退休后投身公益事业的初心不改。老战士的手轻轻抚过军功章上那些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军功章静静地躺在他的掌心,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每一处痕迹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老战士的目光深邃而柔和,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他用略带沙哑却饱含深情的声音,缓缓讲述着战友们“以生命守护信仰”的故事。老战士的讲述如同春风拂过队员们的心田,他们被深深震撼,仿佛置身于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亲眼目睹了先辈们的英勇无畏。老战士的讲述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他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殷切嘱托,鼓励队员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以知识为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采访结束,老战士与团队成员一同合影。随着快门的按下,老战士的坚毅与青年们眼中炽热的光芒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生动而感人的精神传承图景。

图为团队成员与代建礼老战士的合影。李右熙摄
触摸历史印记,感悟信仰力量
阜阳,这座历史绵长的皖北重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无数热血儿女抵御外敌、浴血奋战的战场,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7月4日,团队成员走进阜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抗日主题实践活动。
当踏入展厅,玻璃柜中陈列的抗日文物瞬间将时光拉回战火年代:锈迹斑斑的勋章镌刻着战功赫赫,系着红绸的冲锋号仿佛仍在吹响冲锋的号角,泛黄的手稿上还留着战士们血染的字迹。在史料展区,战役示意图、战士日记与影像资料交织呈现,清晰还原了抗日战斗的艰辛历程。烈士碑上年轻的面孔、满墙密密麻麻的姓名,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实践尾声,众人在革命英雄群雕前驻足——群雕中战士们高举旗帜、冲锋向前的姿态,恰似革命精神的永恒定格,让在场青年真切体会到“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垂不朽”。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英雄群雕前合照。田泽坤摄
收集口述历史,铭记和平之重
7月5日上午,团队以“抗日战争与家乡记忆”为主题,在商业街、社区广场及传统商铺开展开放式访谈调研。成员们随机采访过往行人、老字号店主与社区居民,倾听他们祖辈亲历的抗战故事:有人讲述家乡古镇在战火中被毁的沧桑过往,有人展示祖辈遗留的抗战纪念章,更有人用方言复现当年百姓支援前线的民谣。其中一位商铺老板感慨道:“听老人说,当年他们躲在地窖里不敢出声,现在的安稳日子都是先烈用命换的。”这些散落在市井间的口述历史,虽非鸿篇巨制,却以最鲜活的细节拼凑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图为团队成员对市民进行访谈。田泽坤摄
从老兵故事到市井温度,青春读懂“红色”
三天的实践活动如同一场心灵的洗礼。青年们从老兵的讲述中汲取力量,从纪念馆的文物中感受厚重,从市井的记忆中体会温度。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把红色精神融入成长的底色。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通讯员胡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