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扎根乡村教育沃土,书籍点亮孩子未来 ——紫竹村农家书屋:为留守儿童筑起“书”适港湾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指导老师:周郑湘     通讯员:洪睿卿、陈思涵、何心怡、刘洪玉、周佳仪)
  在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这个略显偏僻的角落,大多数孩子是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然而,村青少年服务中心内的一方小小天地——“半乡学堂”紫竹村农家书屋,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成为他们汲取知识、感受温暖的精神家园。7月6日,湘潭大学金翼5.1.8爱心团队赴湘潭市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的两位成员专访了图书管理员李老师,聆听“半乡学堂”紫竹村农家书屋的故事,深刻感受这间乡村书屋对孩子们成长的非凡意义。
                                                                         
                                                                                                                               (图为书屋书区域架)
  一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铺满整面墙的浅褐色木质书架。绘本整齐地码放在低矮的开放式格子里,方便小读者取阅;稍高处的科普读物与故事书井然有序。略显陈旧的墙面,被层层叠叠的书籍赋予了勃勃生机。当被问及建立书屋的初衷时,李老师目光温柔地扫过满墙书籍,坦言道:“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假期缺乏父母引导,爷爷奶奶也难管理,很多孩子沉迷游戏。我们建立农家书屋,就是希望提供一个好去处,让孩子们在空闲时间有书可读,能接触课本之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书籍能给予他们一种温暖的陪伴。孩子们沉浸在这些故事里,就像有朋友在身边一样。你看这些绘本,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满墙的书籍,正是李老师和志愿者们用爱心为孩子们筑起的抵御孤独、点亮未来的灯塔。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话图书管理员李老师)
  在资源有限的乡村建立并维持一个书屋并非易事。李老师介绍,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匮乏。建设初期主要依靠镇上有限的拨款,有时甚至需要自掏腰包。“只有当紫竹村农家书屋初具规模、显出成效后,才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因此,馆藏图书除了少量购买,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对乡村孩子未来的期许。
                                                                     )
                                                                                                                                    (图为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受访图
  书屋的日常运转离不开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李老师提到,志愿者队伍非常多元,年龄跨度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其中不少是村里的家庭主妇。“每当有志愿活动在群里发布,大家报名都很踊跃。”这间小小图书室的建成与维系,不仅是物质资源的汇聚,更是紫竹村村民对下一代健康成长倾注的心血,是社区合力为孩子们撑起的一片晴空。
  “半乡学堂·紫竹村农家书屋”的存在,生动诠释了乡村书屋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关键角色:它是知识的宝库,拓展视野;是温暖的港湾,驱散孤独;是兴趣的引导者,替代不良习惯。未来,随着更多关注与支持的到来,这方浸润着书香、满载着陪伴的小小天地,必将继续默默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有书相伴,有光可循,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明亮的未来。
  
作者:洪睿卿、陈思涵、何心怡、刘洪玉、周佳仪    来源:湘潭大学金翼5·1·8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支慧助农先锋队”开启三下乡之旅,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 探寻非遗魅力 ——"儿童教育帮扶团"五猖馆调研行
  • 邵阳学院:天使之翼志愿服务团携爱出征,助力对河村
  • 由“吃”到“玩” :创新早熟蟹销售思路 助力蟹农致富增收
  • “银龄智援进丰乐,安全服务暖夕阳”——青年实践团赋能社区养老安全活动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