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调研组,在潘超红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古丈县红石林镇,探访了当地仅存的两家茶厂。弥漫的茶香中,调研队成员们不仅感受到了茶叶产业的蓬勃生命力,更触碰到了乡村教育中那些被忙碌生活暂时遮蔽的牵挂。

古丈县龙天坪理想茶厂,是促进团成员调研的首站。茶厂的负责人李大哥,用一杯刚沏好的春茶开启了与促进团成员的交流。“每年清明前后,厂里就像打仗一样。”他笑着说,眼角却藏着一丝疲惫,“从天亮忙到深夜是常态,一天睡四五个小时都算奢侈。”这份忙碌背后,是对孩子成长的亏欠——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照料,成绩下滑、沉迷手机、缺乏父母引导的价值观塑造,成了李大哥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不是不想管了,是真的太忙了。”当地村民的茶叶,都只能送到他这里来卖,全指望通过他换成钱,实在抽不开身。他的叹息让调研团队沉默,促进团成员上前轻声安慰,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份被琐事缠身的无奈。
调研组离开理想茶厂后,又来到了正阳茶叶厂继续走访。夏茶的节奏相对舒缓,老板娘阿娇正带着两名工人分拣鲜叶,动作麻利又熟练。“现在人少也能忙过来,清明那会儿才叫热闹。”她爽朗地介绍着夏茶的特点,目光偶尔掠过在不远处水池边追逐嬉戏的两个小儿子。孩子们的衣服沾着泥点,却笑得无忧无虑,而阿娇的手始终没停下手中的活计,即便在不那么忙碌的季节,她也很难分出完整的时间陪伴孩子。

调研途中,一位身形佝偻的老奶奶背着沉甸甸的茶篓走向正阳茶厂,筐里的鲜叶还带着露水的湿润。“从早上六点采到现在,能换几十块钱。”她擦着额头的汗说。
老人们终日辛劳,茶厂负责人日夜忙碌,虽然都在为生活奔波,却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孩子的教育成了他们"有心无力"的共同难题。
队员们发现,无论是茶厂经营者还是普通村民,高强度的劳作都挤压了他们家庭教育的空间,导致当地孩子在学习辅导、习惯培养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这正是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缩影。

"数映红途"团队通过此次调研深切体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更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坚实支撑。红石林镇蓬勃发展的茶叶产业虽然为当地注入了经济活力,但调研发现"顾业失教"现象亟待重视——若这一困境不能得到有效破解,恐将陷入"父母忙于生计—子女教育缺位—代际发展受限"的恶性循环,最终制约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一杯清茶,承载着乡村的生计与希望;一声牵挂,道出了教育的重量与责任。夕阳下的茶厂飘着最后一缕茶香,调研队员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途。他们知道,乡村的希望在茶尖上,更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数映红途”团队将继续以专业所长为笔,以实践行动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属于教育帮扶的青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