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星灯”五载引航路,材料青春暖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2025年7月13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点亮星灯”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甘肃省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正式启动为期一周的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日下午,实践队与东乡县民族中学联合举办开班仪式,民族中学安校长、材料学院领队教师李双辰及全体实践队员、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民族中学学生共同出席仪式。
  开班仪式上,东乡县民族中学安校长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安校长指出,东乡县民族中学长期承担着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重任,但受限于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留守儿童群体仍面临教育资源不均衡、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等问题。“兰州理工大学实践队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向外界的窗口。”安校长强调,希望实践队员以专业素养与青春热情,助力学生成长,同时促进校地双方在教育教学、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图为东乡民族中学安校长及材料学院领队老师李双辰 刘文博摄
  随后,材料学院领队教师李双辰代表实践队发言。李老师表示,本次实践以“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通过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心理关怀和科技科普等多元化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拓宽视野。李老师提到,实践队特别设计了“科技手工坊”等特色模块,结合材料学科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科学兴趣。“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们愿以点滴行动,为东乡县的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李老师呼吁全体队员以责任担当践行青春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仪式结束后,实践队立即开展破冰活动。队员与学生们通过“自我介绍”“你画我猜”“文化拼图”等互动环节,迅速拉近距离。来自东乡族、回族、汉族的学生们踊跃参与,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实践队还设计了“心愿树”环节,鼓励学生写下近期目标或困惑,并由队员提供一对一跟进解答。

  图为破冰行动过程中留影记录 刘文博摄
  为精准了解学生情况,实践队分小组建立班级,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爱好等。据初步统计,该校留守儿童占比达60%,部分学生存在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等问题。针对此情况,实践队优化教学方案,将每日活动分为“基础巩固”“兴趣拓展”“体质素养”三大板块,并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例如,为学生开设暑期作业辅导答疑,为具有艺术兴趣的学生提供绘画、剪纸等美育课程。
  作为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特色实践品牌,“点亮星灯”项目已连续五年赴东乡县开展支教。本届实践队由12名本科生组成,来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和功能材料等专业,团队成员主要为中共预备党员和共青团员。实践期间,队员们将结合学科特色,开展“材料科学小实验”“3D打印技术科普”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科技魅力。
  东乡县民族中学老师对实践队的前期筹备给予高度评价:“队员们不仅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先进的育人理念。这种‘专业+志愿’的模式,为民族地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实践活动开班仪式过程记录 刘文博摄
  目前,“点亮星灯”实践队已全面投入教学工作中。队员们表示,将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在服务留守儿童的同时,深入调研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年智慧。正如实践队队长、材料学院2023级学生刘赟泽所言:“我们愿做一座桥,连接知识与希望;愿为一盏灯,照亮成长之路。”

  图为“点亮星灯”团队成员合影 王义泽摄
  此次开班仪式的顺利举行,标志着兰州理工大学“点亮星灯”暑期社会实践队与东乡县民族中学的交流沟通的持续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通讯员刘文博)

作者:刘文博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黄土之上·红音燎原队(六)| 溯艺信天,聆韵延安
  • “星灯”五载引航路,材料青春暖童心
  •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双团联动,沪上启航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