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成理学子三下乡:深入乡村调研,聚焦石塔村教育资源困境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导语
  为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号召,2025年7月12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椒香玫韵”志愿服务队继续深入刘家镇石塔村开展调研工作。本次实践活动围绕当地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展开调查,并与村民深入交流,力求全面了解现状,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一、石塔村教育困境实地调研:资源短缺与人才流失的双重挑战
  石塔村地处相对偏远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团队抵达石塔村后,迅速展开行动,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与村干部开展专题访谈等形式,与村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石塔村目前没有设立小学,村里的孩子们若想上学,只能前往镇上的学校就读。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能看到孩子们或由家长接送,或结伴步行在往返镇村的路上,路途远、耗时久,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不便。
  其中不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村民为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选择将其送往教育条件更好的地区就学,导致愿意留在乡镇里发展的人数持续减少。而青壮年的外流,又让本就需要人才支撑的乡村发展陷入“留人难”的困境,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足—村民外迁—发展动力减弱”的连锁反应,给石塔村的长远振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图为采访石塔村村民 李一佳 摄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不少家长表达了对孩子教育的担忧。村民张阿姨无奈地说:“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教育,以后走出村子,可学校的条件就摆在这儿,老师也不多,真怕耽误了孩子。”据了解,石塔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多学科缺乏专业教师,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村民们都不愿将孩子留在村里发展。
  图为采访石塔村村民 李欣宇 摄
  另一位村民李阿姨也提到:“村里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孩子想问问题都难。”由于地处乡村,缺乏专业的老师和相关的书籍资料,课余时间里,既没有可供查阅的书籍资料,也没有能提供针对性指导的老师或场所,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就像悬在半空的气球,找不到落地的支撑。
  图为采访乡村学子 李一佳 摄
  此外,团队成员同时与乡村学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采访,倾听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与心声。在交流中了解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相比从前有所提高,乡村学子们都倾向于去城镇发展,愿意留在乡村发展的同学较少。乡村教育进步值得肯定,但人才留乡意愿低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提升乡村吸引力,让乡村学子愿意回乡建设,成为乡村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破解困局的核心:以教育希望筑牢乡村振兴的“留人”根基
  针对村民们反映的以上种种问题,实践团队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师资短缺导致课程开设不全,硬件落后限制教学质量提升,课外资源匮乏抑制学生兴趣培养,而教育质量不足又加剧了“择校外流”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图为采访石塔村村民 李一佳 摄
  教育不仅是孩子们走出大山、实现人生选择的重要途径,更关乎乡村的未来——当优质生源持续流失,乡村的人才根基便会逐渐薄弱;当年轻父母为孩子教育举家搬迁,乡村的活力也会随之衰减。正如团队在调研报告中所写:“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留人’,而留住人的关键是留住教育的希望。只有让石塔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教育落后—人才流失—发展乏力’的困局,为乡村长远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这种认识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开展后续帮扶的决心,也让调研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实践活动,成为连接高校力量与乡村需求的纽带。
  通过此次调研所揭示的石塔村教育困境,不仅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更呼应了国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政策初衷。展望未来,期待国家持续加大对偏远乡村教育的政策倾斜与资源投入:一方面,通过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基层教师待遇保障,吸引更多年轻优质师资扎根乡村,破解“师资荒”;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补齐教学设备、课外资源等硬件短板,让乡村孩子与城市学生站在更公平的教育起跑线上。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教育始终是“造血式”发展的核心动力。石塔村的教育发展,承载着村民对下一代“走出大山、回报乡土”的双重期许——既希望孩子们通过知识拓宽人生边界,更盼着优质教育能留住人才、激活乡村活力。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地生根、社会力量的持续参与,石塔村的教室将迎来崭新的课桌椅,孩子们的课外书会摆满书架,年轻教师的身影会活跃在校园里。那时,教育不仅能让乡村孩子的梦想有处安放,更能为石塔村的长远发展注入“留得住、能传承”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优质教育的滋养下愈发清晰。

  文案|陈欣睿 陈梦娟 周思妤 李欣宇
  图片|李欣宇李一佳
作者:陈欣睿 陈梦娟 周思妤 李欣宇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椒香玫韵”志愿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成理学子三下乡:深入乡村调研,聚焦石塔村教育资源困境
  • 成理学子三下乡 | 椒香漫石塔 兴业富乡民
  • 厦医学子急救行——急救赋能,红心淬炼,青春护航乡土安康
  •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彩虹桥连“欣”与“辛”,开学一课润童心
  • 青春聚力辽东行!这场实践活动藏着振兴密码
  • 非遗衍纸、扭扭棒、竹编画课程激活“中国黄桃小镇”的乡土基因
  • 青春暖银龄,长沙幼师高专“艺青年”三下乡为炎陵老人绘就“文艺夕阳红”
  • 青耘灌野助振兴,桂工学子用实践书写乡村答卷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