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成理学子三下乡: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导语
  在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号召下,2025年7月11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椒香玫韵”志愿服务队深入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石塔村,在与石塔村驻村选调生邹先生的沟通中,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活动。本次实践活动聚焦乡村发展困境,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积极探索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发展与传统农耕的冲突:政策引导下的和谐共生,探索农业新模式
  团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发现石塔村在稳步推进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遭遇了发展与传统农耕的冲突这一严峻问题。
  图为成员前往调研地 李欣宇 摄
  在高铁扩建和高速建设的征地过程中,出现了上百起纠纷。部分村民对征地补偿方案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政府提供的补偿标准过低,不足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时,无法弥补失去土地带来的长远经济损失。同时,他们保持着传统的耕地思维,认为土地是他们的一部分,不愿放弃。
  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石塔村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导向,致力于引导村民转变传统农耕观念,逐步迈向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这一举措不仅契合了国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号召,也为石塔村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农耕有其独特价值,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邹先生表示,“我们积极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帮助村民实现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的谐共生。”
  图为成员与邹先生交谈 徐泽雅 摄
  二、农村空心化:花椒产业与土地流转的探索,激活乡村新动力
  农村空心化现象已经成为石塔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团队成员在与邹先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受年轻劳动力外流的影响,石塔村总户数883户,常住人口数量锐减,仅占总户数的一半左右。在这些常住人口中,又以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为主体,他们构成了村庄人口结构的主要部分。
  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大片耕地撂荒,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团队成员在与石塔村党总支副书记周书记的专访中了解到,面对这一困境,村干部们深入调研,结合村庄自身地理优势——地势较为平坦、无山洪灾害,适合种植花椒的特点,积极引进农业公司承包花椒种植,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激活乡村经济,这符合国家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政策。
  在引进农业公司的过程中,石塔村充分考虑了市场前景、技术支撑、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花椒种植项目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村干部们积极与村民沟通,解释政策、说明利益,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花椒种植项目终于在石塔村落地实施,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撂荒的耕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种植,为村民带来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收入,激活了乡村的新动力。
  “花椒产业是我们村的新希望。”周书记介绍道,“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周边村落的发展,提高了村庄的知名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图为成员专访周书记 李欣宇 摄
  结语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椒香玫韵”志愿服务队深入了解了石塔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石塔村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空心化和发展与传统农耕冲突的有效途径,正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相信在未来,石塔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绘就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实现农旅结合、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和技术发展的宏伟目标。


  文案|朱雨婷 葛金鹏 叶峻利 黄文轩 徐泽雅
  图片|李欣宇 徐泽雅
作者:朱雨婷 葛金鹏 叶峻利 黄文轩 徐泽雅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椒香玫韵”志愿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成理学子三下乡: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成理学子三下乡:深入乡村调研,聚焦石塔村教育资源困境
  • 成理学子三下乡 | 椒香漫石塔 兴业富乡民
  • 厦医学子急救行——急救赋能,红心淬炼,青春护航乡土安康
  •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彩虹桥连“欣”与“辛”,开学一课润童心
  • 青春聚力辽东行!这场实践活动藏着振兴密码
  • 非遗衍纸、扭扭棒、竹编画课程激活“中国黄桃小镇”的乡土基因
  • 青春暖银龄,长沙幼师高专“艺青年”三下乡为炎陵老人绘就“文艺夕阳红”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