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厦门市“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规划理念传承与青年行动实践队,分别在厦门市海沧社区和集美社区开展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厦门城市规划中的习语实践”为主题的理论宣讲活动。本次宣讲旨在向社区居民深入解读“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成效,吸引了300余名居民参与,现场互动热烈,反响良好。
精心筹备,搭建理念传播桥梁
上午8时,实践队成员抵达海沧社区活动中心。在队长张宁悦的统筹下,队员们有条不紊地布置场地:宣传员汪颖将厦门城市规划历程的海报一一张贴在墙上,安全员方淑蕊仔细检查现场设施确保安全,其他成员则向陆续到场的居民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与“心动一厦”主题文创袋。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梳理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从提出到实施的关键节点,以及对厦门城市面貌、居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活动现场,印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主题展架与实践团红色横幅相互映衬,既凸显了活动主题,也展现了实践团的青春风貌。“为了让宣讲内容更接地气,我们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了。”指导教师张紫琴介绍道。团队成员不仅研读了《厦门经济特区规划志》等资料,还走访了厦门市城市规划馆、思明区老城区,收集了大量一手案例,“光是试讲就进行了3次,反复打磨语言,确保居民能听懂、感兴趣。”
生动宣讲,解码城市发展密码
上午9时,宣讲正式开始。队长张宁悦以“老城区的新生”为切入点,讲述了思明区老城区在“提升本岛”战略指引下的蜕变历程。“大家看这组对比图,5年前这里还是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如今已经变成了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张宁悦指着海报上的图片说道,“这就是‘提升本岛’中‘功能提升’的生动体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在保护中发展,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长张宁悦为居民开展宣讲活动(柯羽彤摄)
在讲解“跨岛发展”部分时,队员柯羽彤结合海沧新城、集美新城的发展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战略如何推动岛内外公共服务均衡化。“以前岛外的居民看病、上学可能要跑到本岛,现在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纷纷落地岛外,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老人们就医也更方便了。”她的话引起了在场居民的共鸣,不少居民点头表示认同。
台下,居民们手持宣传手册认真翻阅,有的拿出笔记录关键信息,有的轻声交流身边的变化。“你看这个手册做得真细致,连我们小区附近的公园改造都提到了!”一位居民指着手册上的“海沧湖公园升级工程”介绍页,向邻座分享自己的发现。
互动交流,共话城市美好未来
宣讲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居民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我家住在海沧,感觉这几年交通方便多了,但高峰期还是有点堵,未来跨岛交通还有什么规划吗?”一位大叔问道。队员陈建杰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回答:“根据规划,未来厦门将进一步完善地铁网络,新增几条跨岛线路,比如地铁6号线二期将连接海沧与集美,还有第二东通道的扩建工程也在推进中,这些都将有效缓解跨岛交通压力。”
“原来我们身边的变化都是‘一张蓝图’指引下的成果!”听完解答,一位住在海沧十年的阿姨感慨道,“难怪这几年感觉生活越来越方便,规划真是为老百姓着想!”居民们的积极反馈也让实践队成员备受鼓舞。
为了更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团队还设置了“我心中的厦门规划”意见征集环节。居民们在问卷上写下对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期待,队员们将整理这些建议并反馈给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这种‘接地气’的互动特别好,让我们从‘听规划’变成了‘参与规划’。”参与问卷填写的林女士说道。
图为居民填写意见征集问卷(柯羽彤摄)
双城联动,延续规划传播热度
下午2时,实践队马不停蹄前往集美社区开展第二场宣讲。宣讲员柯羽彤以“集美新城:跨岛发展的教育样板”为主题,结合集美大学城的扩容升级、杏锦路学校等新建校案例,讲述了岛外教育资源从“补短板”到“提质量”的跨越。“现在集美新城的教育配套越来越完善,我的孙子去年就在家门口的新学校入学了,师资和硬件都不比本岛差!”一位退休教师激动地分享道。
两场宣讲中,实践团共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收集居民建议132条。海沧社区主任王主任评价道:“这样的宣讲很有意义,让居民了解城市发展的‘大蓝图’,也让我们基层工作更有方向。希望未来能和实践团开展更多合作。”
青春践行,续写规划传承新篇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围坐交流,复盘时的眼神里满是收获的光亮。“当居民指着手册说‘这就是我家附近的变化’时,我突然懂了‘规划为民’的分量。”队员柯羽彤摩挲着问卷上的字迹,语气里带着新的思考,“原来我们讲的‘蓝图’,是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图景。”
指导教师张紫琴看着整理好的287份问卷,指尖划过“希望增加社区养老站点”“优化晚高峰公交班次”等建议,感慨道:“这场宣讲不止是传递理念,更搭建了‘规划者—建设者—受益者’的情感桥梁。青年们从‘读规划’到‘讲规划’再到‘听民意’,完成了对‘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度践行。”
从海沧的红砖厝到集美的嘉庚楼,从宣讲台的青春声浪到居民笔下的民生期待,这场跨越岛内外的实践,既是对厦门城市规划理念的生动传播,更是青年一代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作答。当青春力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蓝图,终将在无数个“今天”的坚守中,绘就成未来厦门更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