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专业认知、了解岗位需求,7月16日,河海大学国家水网智慧防灾调研团持续深入陆水水库开展第三日调研活动。本次行程聚焦坝体结构勘察与水工设施运行机制,结合结构认知与职业交流双重维度,进一步拓展了青年学子的专业视野与时代思考。
上午,实践团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系统了解了主坝与副坝的结构构成与运行特征,重点围绕泄洪通道、溢流结构及防渗体系等内容进行现场观察。

水坝坝体结构 宋天浩摄
在闸门平台区域,队员们近距离勘察了放水闸门的构造细节,重点关注启闭机工作状态、密封结构及维护措施,并现场观察了开闸放水操作过程。闸门开启后,控制系统分级调节泄流速率,水流沿闸底通道高速下泄,形成稳定切线束流。流速、压力、水位等关键参数由传感器实时监测并回传至调度终端,实现精准节流与动态反馈控制。此番实地观摩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坝体调度系统的运行理解,也提升了对“工程安全—流量调控—应急响应”整体联动机制的认知水平。

成员观察放水闸门结构及启闭系统 宋天浩摄

成员在技术指导下了解下泄水流的流态和压力分布 宋天浩摄
实地考察结束后,调研团组织开展了现场调研问卷填写及专题座谈,面向陆水水库管理单位的领导与技术专家,聚焦河海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与新时代水利青年的人才成长路径。问卷涵盖专业能力、实践素养、岗位适配度等多个指标,调研团希望通过系统反馈,为未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专家们积极参与问卷调查 宋天浩摄
座谈过程中,专家们围绕“新时代水利青年如何助力国家水网建设”展开深入交流。他们指出,面对水利行业数字化、系统化转型趋势,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水文、水力与结构设计等“硬核技术”,更需具备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工程管理等复合能力。同时,水利工程的外延早已突破单一技术范畴,覆盖生态保护、智能调度、资源协同等多维领域,呼唤更加全面、具战略思维的人才梯队。专家强调,水利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工程本体,更体现在能否在复杂系统中高效协同、精准决策、长期守护。
国家水网的宏大布局,需要的是一代代肯扎根、能实干、敢创新的青年接续前行。谈及水利青年的成长路径,现场多位专家勉励实践团成员要立志做“懂水、管水、护水”的行家里手,将专业根基筑牢于工程一线,把学习力、执行力转化为服务流域、守护水网的长期能力。他们指出,真正的担当不是喊口号,而是在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建模中的积淀思维与判断,是每一项测量的精度、每一次调度的合理性之中。青年水利人只有在工程一线经风雨、见结构,才能真正建立起对专业的敬畏和对使命的担当。

专家寄语水利青年 宋天浩摄
此次陆水水库调研之行,让河海学子在坝体结构勘察、闸门运行观摩、专家深度交流中,深刻体悟了水利工程的技术内涵与时代使命。站在"十六字"校训的精神基石上,调研团成员将以"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河海品格为指引,传承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的职业信仰,将所见所学转化为守护江河安澜的青春实践。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河海青年必将以专业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国家水网建设的壮阔蓝图中书写属于这一代水利人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