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文脉传承团深入云南省临沧市乌木龙彝族乡及永德县,开展永德非遗文化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挖掘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探寻红色历史脉络,感受乡村振兴成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一:中华文脉传承团在乌木龙乡乡史馆广场合影。通讯员 王艳霞 供图
  清晨,团队抵达乌木龙彝族乡,首站参观了乌木龙乡史馆。乡史馆内陈列着丰富的俐侎人生产生活实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俐侎人传统的“干栏式”民居模型,独特的建筑结构适应了当地山地环境,兼具防御性与实用性。馆内还陈列着各式耕织工具,这些物件虽已斑驳,却无声诉说着俐侎人世代延续的农耕文明。
图二:讲解员为成员们讲解俐侎人房屋遗址。通讯员 王艳霞 供图
  乡史馆的党史展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一批批非遗传承人的表演证书和照片,记录着俐侎民歌、舞蹈等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化传承,这些实物让我们感受到党领导下乡村发展的坚实步伐。
  图三:中华文脉传承团成员在观看非遗文化传承人获奖证书。通讯员 王子豪 供图
  午后,团队转赴永德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系统了解了永德的历史脉络。馆内陈列的石碑、石像年代久远,其中明代土司碑刻记载了多民族交融的历史细节;民族乐器与服饰展区则通过芦笙、民族服饰等实物,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绚丽篇章。
图四:讲解员带领成员观看俐侎人非遗龙门调视频。通讯员 王子豪 供图
  博物馆的“滇缅铁路专题展”将大家的思绪拉回抗战岁月,老照片再现了这条“抗战生命线”的悲壮历史。团队成员作为铁道学子,更应铭记历史,传承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的铁道精神。
图五:讲解员在为成员讲解滇缅铁路背后的故事。通讯员 王艳霞 供图
  行程最后,团队参观了博物馆的四史展厅。从永德早期的党组织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永德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国家同频共振,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此次“三下乡”活动,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文脉传承团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图六:中华文脉传承团同永德非遗文化工作者合影留念。通讯员 杨太伟 供图
  通讯员:展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