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财学子扬州行,智慧飞农绘新篇

发布时间:2024-08-02     阅读: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了解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素之一的植保无人机在农村的推广和使用情况,7月12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低空经济队”暑期实践团队,深入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圣和村,开展植保无人机推广和应用情况的调研。通过此次实地调研,队员们切实了解了植保无人机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探索了新质生产力要素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潜力与前景,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的无人机在喷洒农药 通讯员 伏慧 摄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智能装备,在现代农业植保和生产服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果树飞防、播种、施肥、授粉和农业信息采集等多个领域。江苏省委省政府依据《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相关精神,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将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加快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农机。其次,精准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与应用补贴政策。农机生产企业按要求投档,主动防范人为疏忽导致的投档不通过或者违规行为。再次,增加无人驾驶航空器大数据应用场景。江苏农用无人机发展迅速,仅2023年就增加4000多台,现有2.3万台,数量全国最多。而作为本次调研地的扬州,是一座古韵悠长的城市,拥有温润如诗的气候与肥沃丰饶的土壤,孕育了农业种植的天赐优势,但随着农村青壮年纷纷踏上外出务工的征途,使其当地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然而大面积荒废的田间地头却成为一种磁石,吸引了许多本地及外来种田大户的承包。在传统耕作方式的基础上,他们也引入了最新的科技研发成果—植保无人机。
图为队员与农户正在交谈 通讯员 严瑾 摄
       本次的调研地樊川镇位于扬州江都区东北部,高邮和江都交界地带,镇内有多条河流穿过,包括三阳河、盐邵河等。其中圣和村的农户们大都来自外地,每家每户都承包了当地的几百亩地,主要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由于承包的土地面积大且作为农耕关键期的春夏季节天气炎热,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户们面临身体健康与高额人工成本的挑战。幸而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为农户们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圣和村,根据成本与收益的配比,承包400亩以上田地的种田大户们大都自己拥有植保无人机,而承包400亩以下的农户们则请专门购买和操控无人机为收益渠道的师傅或自走式植保机来完成打药、撒肥等任务。故而整个圣和村95%的农户都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在圣和村已基本不复存在。
在圣和村委会的安排下,队员们观摩了植保无人机的现场作业。无人机在农户的遥控操作下腾空而起,按照预设的航线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均匀地喷洒着农药。队员们都表示,这种高科技的农业作业方式让他们大开眼界,也深刻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助力于农业的魅力。在无人机运作的同时,农户也给我们看了无人机操作时的实时屏幕,屏幕上显示了无人机运行的轨道和不同区域农田的分布位置,可以实时监控无人机的飞行位置。后续访谈中,农户向队员们介绍他们所使用的植保无人机为大疆农业最新推广的T60无人机,该种型号可以一次可以喷洒50公斤,播撒60公斤,每小时可作业300亩地。几位经验丰富农户一致表达了对大疆植保无人机的质量、效率和售后等方面的高度赞誉。唯一突出的缺点是一次充电只能续航10分钟左右,两块电池需要反复轮流使用,才能确保无人机作业的连续性。实践队员将此问题反馈给大疆农业,对此,大疆经销商经理回应:“为了保证植保无人机这么大负重的运作,耗电量自然是非常大的,续航时间短不可避免,但大疆一直在更新换代,载重量、喷洒流量、播撒精准度、稳定性等方面都在优化升级。”科技通过更新换代不断适应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在推动农业向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使乡村经济焕发新生机。
图为农户正在操作无人植保机 通讯员 伏慧 摄
       在调研植保无人机过程中,队员们还从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技术培训、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与农户、供应商、政府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据当地大疆无人机供应商所说:“我们主要通过地推活动、乡镇宣传、电视广告等方式推销,第一年只有几户人家购买,主要还是因为不熟悉新科技,投入成本高,害怕亏损,我们就去地里面给大家演示怎么操作无人机,让大家见识一下它的效率,后来慢慢地买的人就多了。”农户们从一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见识到植保无人机的便捷和高效率便纷纷开始购买。正如圣和村,截至2024年7月植保无人机在该地区的使用范围基本上全面覆盖。根据扬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扬州市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超过2500台,这是供应商和政府的极力宣传以及农户们的勇敢尝试才达到的数量。而在技术培训和政策方面,实践队员们分析与农户的访谈内容得出以下关于植保无人机未来推广发展的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接受度,易于农民上手;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民购买和使用无人机植保机提供更多优惠和补贴,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户进行购买,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和现代化发展。
图为农户无人植保机遥控器端画面 通讯员 伏慧 摄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更通过这一窗口洞悉了新型新质生产力要素如何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这一过程让队员们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更坚定了投身服务于“三农”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与决心。除此之外,队员们也深感新质生产力要素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未来队员们继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推广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阳光下,阡陌间。无人机振翅高飞,共颂农耕新时代的到来。(通讯员 梁斯佳 伏慧)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源网荷储”一体,助力乡村振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守望涧西区发展历史,寻找“同龄人”历史记忆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