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当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追溯中华文化源头,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进一步探索文明源头,坚定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于 2024 年7月24日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文化遗址实地参观了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深入了解大汶口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引导实践队员将青春与中华文化的溯源与发展融为一体,发挥青年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探寻古迹 追溯文明之源实践队员们踏入大汶口文化遗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那一片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勤劳。实践队员仔细观察着遗址中的每一处痕迹,从残存的房屋基址到古老的墓葬,从石器到陶器,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在探寻的过程中,专业的讲解员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大汶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特点。在大汶口这片文化土壤上,先后出现过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三段灿烂的文化,每段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大家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与讲解员进行深入交流,力求对这段古老文明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图示为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墓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琦 摄
品鉴文物 领略文化魅力实践队员接着走进大汶口遗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造型精美的陶器。它们或圆润饱满,或线条流畅,每一件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黑陶制品。它们薄如蝉翼,黑亮如漆,仿佛能够吸收周围的一切光线,让人不禁感叹于大汶口先民高超的制陶水平。这些黑陶上,还常常装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八角星纹、花瓣纹等,它们或简约大方,或繁复细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除了陶器外,大汶口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玉器和骨器等。这些石器大多经过精心打磨,刃口锋利,显示出先民们高超的石器制作技术。而玉器则以其温润的质感和精美的工艺赢得人们的赞叹,展现了先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拜。骨器则大多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如骨针、骨锥等,它们虽历经沧桑,却依然保留着先民们勤劳生活的痕迹。
图示为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石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琦 摄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却仿佛有着生命一般,诉说着那个遥远年代的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实践队员都觉得使命在肩、刻不容缓。大汶口遗址的文物不仅让实践队员领略到了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勤劳,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图示为大汶口地区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琦 摄
传承精神 担当文化使命在实地参观和深入学习之后,实践队员将调查转向了大汶口当地的居民,从他们口中,实践队员感受到了他们对大汶口文化的自豪与骄傲,对大汶口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在与居民的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大汶口文化所蕴含的创新、勤劳、团结等精神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员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实践队员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播大汶口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坚定了自己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去,用自己的的青春与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