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三下乡文旅与数字化运用:香格里拉非遗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8-16     阅读:
三下乡文旅与数字化运用:香格里拉非遗的新篇章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关注云南、宣传云南、助力边疆发展为立足点,云南大学“非遗新视界:香格里拉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实践团于2024年7月12日至7月17日前往香格里拉市对当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
  香格里拉,这片被誉为“心中的日月”的神秘土地,自古以来便是自然美景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完美融合。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当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新路径,如数字化记录与多媒体传播,不仅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希望通过“外语话中国”的方式,将中国非遗的魅力展现给世界,让这份来自远古的智慧之光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辉。
 
一、探寻东巴文化,体验文字的呼唤
  7月12日,实践团抵达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底村,正式拉开探索东巴文化的序幕。
  东巴文,这一纳西族独有的古老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东巴纸则是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于是团队成员们都亲手体验了东巴纸的制作过程。首先,实践团所有成员学习了如何挑选荛花处理原料。然后是打浆环节,需要人力将原料均匀地捶打成细腻的纸浆,这个过程需要用力适中且保持动作的一致性,看似简单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阵敲打下来,虽然实践团所有成员都双手酸痛,但最后看到成形的纸浆,实践团所有成员心中也满是成就与满足。
打浆后,就是将纸浆均匀涂抹在木板上进行挤压,然后晾晒,晒干后的东巴纸便成型了。一番学习体验下来,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份古老技艺的温度和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制作东巴纸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看着眼前呈现出独特纹理色彩的东巴纸,长条一张,却仿佛诉说着古老的纳西族故事。
 
二、探访黑陶艺术:感受泥土的温度
  7月13日,实践团在晴朗的阳光下启程,前往静谧村落中的黑陶制作工坊。该工坊坐落在葱郁树木环绕中,犹如世外桃源。实践团拜访了藏族黑陶技艺传承人当珍批初,他是一位对黑陶艺术怀有深厚情感的杰出匠人。
进入工坊展厅后,成员们都被形态各异、匠心独运的黑陶艺术品震撼,这些作品或古朴典雅,或细腻精致,或充满现代气息,每一件都仿佛承载着古老传奇的故事,在柔和灯光下闪烁迷人光泽。
 
 
图1  展厅中部分黑陶成品展示。郑彩彤供图。
 
  在当珍批初的指导下,成员们都体验了黑陶的制作过程。从挑选泥土到拉坯,再到雕刻,每一步都需经验和技巧。在实践中实践团所有成员深切地感受到了泥土的温度与生命力,以及匠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深厚情感。他们倾注心血和汗水,希望传承并发扬这一传统技艺。
 
三、对话唐卡女画师:探寻色彩的艺术
  7月14日,实践团与香格里拉唯一的女性唐卡画师春初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在画室中,春初老师分享了她对唐卡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坚持。
  春初老师优雅坚韧,热爱唐卡艺术。她讲述了唐卡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尽管初涉唐卡时遇到过偏见,但她仍坚持自己的热爱与天赋,努力传承这门艺术。访谈过程中,春初老师回顾分享了自己从质疑到认可的学习历程,其中她付出了巨大努力,不仅钻研绘制技巧,学习藏族历史、宗教等领域的知识,。此外,她还参与聋哑学校的唐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天赋。
  访谈最后,春初老师指导成员们为“藏八宝”中的唐卡上色,展示了色彩艺术的魅力。此次交流让成员们深刻理解了唐卡艺术,并对春初老师的才华与热情深感敬佩。实践团相信,在春初老师的引领下,唐卡艺术将广泛传承,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体验松林线香:品味藏香的魅力
  7月17日,实践团成员们体验了松林线香的制作流程。藏香在藏族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松林线香因其独特香气和精湛工艺深受游客喜爱。在制作过程中,成员们学习了药材挑选、研磨、混合和搅拌成型等环节,每道工序都需细心和耐心。最后,每个人点燃自己制作的线香时,独特香气仿佛带着各位穿越到了古老的藏族村落,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

 
图2 藏香部分原料展示。汪佳琪供图。
 
五、三下乡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民情
  此次非遗之旅不仅是文化探索活动,也是一项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的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与当地居民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期望。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决心。
 
 
图3 非遗走进生活。郑彩彤供图。
六、跨越边界: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在非遗数字化浪潮下,实践团重新审视香格里拉非遗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发现数字技术不仅为这些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还极大地促进了它们与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遗文化开始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技术,传统技艺得以生动再现于人们眼前。数字平台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更多人可以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实践团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香格里拉不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非遗文化如璀璨明珠,吸引无数人的目光。实践团有幸踏上了这片土地,深入探索其非遗文化的奥秘这也使成员们深刻理解了非遗文化的价值。实践团利用现代技术,如数字化保护,拍摄纪录片等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与当地非遗传承人的深入交流,让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用心守护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继续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魅力。他们的坚守和执着,让实践团所有成员深感敬佩和感动。
图4 “非遗新视界:香格里拉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实践团合影。汪佳琪供图。
  本次三下乡活动强化了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深入了解了香格里拉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团队成员们被古老的传统和文化、精湛的工匠技艺、热情亲和的当地民风所感染、感动,未来团队成员也将继续以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为指引,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汪佳琪 熊学娟 王紫嫣 郑彩彤 方媛 李紫东)
作者: 熊学娟 王紫嫣 汪佳琪 方媛    来源:云南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安徽学子三下乡:青春杨帆,语言筑梦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飞进太空的课堂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穿越时空的盛宴
  • 常工走进乡村土地,探寻农耕文化的奥秘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断肠明志铸忠魂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静坐光阴  寻梦环游
  • 社会实践  从心开始 守护生命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团结就是力量》在这里唱响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