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发布时间:2024-08-26     阅读:

还未走进顾炎武纪念馆,顾炎武先生的雕塑像就立于纪念馆的门前,后面有一行石碑上刻着的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红色的石碑刻字发人深醒,我负责将此用照片记录下来,准备在线上会议室用这张照片作为开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并不是由顾炎武先生所言,而是由“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经后人概括而来。但主题表达的意思一致,是指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古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进门,四处是有关于顾炎武先生著作的书法笔墨,字字句句都是其在历经艰难的时候写下的。引导成员一起观赏这些笔墨,并向其简略地介绍顾炎武先生的基本理念和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宋明以来,儒学的理想与儒者的天下国家之责任,一以贯之传承于这六百年之间,并以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在明清之际,这一实学思潮达于顶点,士大夫中的优秀分子和新兴的士民代表,反对空谈,主张关心时政。顾炎武论学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强调学以经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之事,都应探究原委,反对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顾炎武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这是顾炎武先生对于国家兴亡时地思考,注重实践,比空谈策论更为重要,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风。直到现在顾炎武先生的思想理念仍然对现在的教学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都应该在学习中讲求经世致用,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勤记笔记,将复习和预习相互结合。

为了更好的近距离了解顾炎武先生的生平,当日我们早早抵达了顾炎武纪念馆,我们在此见到了不同的石刻着顾炎武先生生平的重大事件,配合着石刻下面的文字批注,更加生动地勾勒出一个鲜活的革命英雄。并不只是一位在史书上出现过的平面的人物。他的人生远比书上写的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艰难。但是即便如此,顾炎武先生也从未放弃,哪怕二十七岁时秋试被黜,他并未气馁,退而读书,为国家为人民搏一个前途。我带领着大家走过这些石刻,将其中的文字分享给队里的其他成员,大家都静默不语,内心深受震撼。
在参观完顾炎武纪念馆后,我们久久不能平静。波澜壮阔的生平或是深刻深沉的文字都值得我们细细去感悟去体会其中的奥妙。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言,从现代观点看,地球恰如在宇宙中行驶的一艘航船,其扬帆远征或颠簸倾覆无疑事关人类每一个体,显而易见,每一个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是道义之所在。我们要坚持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积极为社会所奉献,为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承担责任。责任植根于良知,见之于有耻,二者联系着德与法两端。如果每一个人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我们都需为之不断努力。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安徽学子三下乡:青春杨帆,语言筑梦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飞进太空的课堂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穿越时空的盛宴
  • 常工走进乡村土地,探寻农耕文化的奥秘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断肠明志铸忠魂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静坐光阴  寻梦环游
  • 社会实践  从心开始 守护生命
  • 塔大学子三下乡,陪伴童心助同行:《团结就是力量》在这里唱响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