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圾不可待调研团垃圾分类试点调研结果

发布时间:2024-09-15     阅读:

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垃圾分类成机制分析

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而设立的示范项目。这些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它们在2017年被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通过国内全国首批 46 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垃圾分类成功的机制分析。

(一)成效

 

垃圾分类,立法先行,上海、深圳等城市已通过立法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对不按要求进行分类的,依法予以处罚,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是上海市在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强制分类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9年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年底的15%提高到90%,单位达标率总体为87%。
具体法规
46个试点城市中,有11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有17个城市出台了政府规章,如《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还有16个城市出台了规范性文件。 
6个试点城市中,有26个城市都是在2019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等,济南、呼和浩特、咸阳等3个城市在2020年出台了相关法规。 
46个试点城市中,除了福州市采用五分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广元市采用三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三类),其他试点城市均采用四分类方式。采用四分类的城市中,对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的叫法有所不同,如上海为湿垃圾、干垃圾。还有一些城市是垃厨余垃圾等,但本质上都是要实现干湿分类。

 
1. 分析结果
“四分法”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这一分类方法旨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四分法”在不同区域的应用也有所不同。以下是瑞安市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 (规划说明)中的具体垃圾分类规划。
  
图 11 瑞安市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说明)
 
在农村地区,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简便的分类方法,或者探索就地堆肥等方式处理厨余垃圾。而在公共场所,则可能仅实行二分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

2. 积极影响

①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采取务实举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在46个主要城市进行垃圾分类试点测试,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和通用的模式和经验。这有助于减少垃圾处理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减轻环境压力。
② 提高居民参与度:这些试点城市通过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参与度。例如,上海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明确了四种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得居民逐渐将垃圾分类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
③ 促进政策法规完善:46个试点城市制定了具体政策并启动了全面的努力以开始这项工作。这些政策不仅包括强制分类的要求,还包括完善的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此外,一些城市如苏州和嘉兴进一步加强了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培养了居民自主分类垃圾的习惯。
④ 推动经济发展: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相关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例如,“一种垃圾容器”和“一种城镇垃圾收集系统的垃圾运输方法”等专利有效地改善了垃圾回收处理方式,提高了垃圾分类处置效率。
⑤ 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城市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体系,每天的废物分类收集和运输能力达到约50万吨。例如,北京等地在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置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
⑥ 减排效果显著:根据估算,国内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每年共计减排约1288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收益达到5亿元。这种减排效益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⑦ 示范效应:通过试点示范效应和广泛宣传作用影响下,许多乡镇积极主动部署和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工作计划。在湖州所有行政村的生活污水都实现了处理后再排放,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已达100%
⑧ 减轻清运压力和终端处理压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轻垃圾清运和终端处理的压力,改善城乡环境。
⑨ 促进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⑩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垃圾分类有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⑪ 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垃圾分类工作能够培养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的环保素质。
⑫ 覆盖率和参与度提升:截至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53.9%,其中上海、厦门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超过77万户家庭参与了垃圾分类,住宅社区覆盖率超过86.6%截至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6.6%,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
⑬ 分类标准统一:在46个试点城市中,采用“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作为分类标准的城市占据将近80%。
⑭ 地方性法规完善:许多城市已经制定或修订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法律保障。
⑮ 智慧化管理:一些城市引入了智能科技设备和大数据平台,提升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推动了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3. 研究结果

试点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城市的立法进程仍在完善中,且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此外,不同城市的实施效果也存在差异,有些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仍需加强。
调研团总结46个试点的优缺点,在分析中总结形成多元参与、分工互补、协同合力的良性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和梳理公共治理理论体系系统的关键措施,助力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及回收,打造循环经济体系。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为全世界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摆脱“垃圾困境”,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经验和实践方案。
 
作者:山东大学圾不可待调研团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中秋送温情,敬老暖人心|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健康管理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开
  • “仰头望星,心海澄明”:山东大学青少年媒介使用行为与抑郁症状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纪
  •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分类现状问卷调研
  • 山东大学圾不可待调研团垃圾分类试点调研结果
  • 绿色植被,为降碳贡献力量——赴鄠邑区精准降碳暑期实践活动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