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映雪)2025年7月1日,在建党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迎来了一批专注的身影。南京医科大学“控糖脱敏护成长之路,接苗防疫护青春之盾”实践团的学子们,怀揣对基层公共卫生实践的热情与探索精神,深入该所“宫颈癌综合防护一体化门诊”,系统参观了四大核心功能区域。此行旨在亲身感受国家消除宫颈癌战略在基层的精细化落地,并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刻理解医学生在守护女性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时代担当。
(图为鼓楼区妇幼保健所合照张婧菡供图)
一、苗盾初铸:探秘HPV接种中心,筑牢一级防护门
实践团首站来到HPV疫苗接种中心,明亮整洁的环境、井然有序的流程、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构成了国家为适龄女性构筑的第一道“健康盾牌”。学子们在中心负责人引导下,详细了解了从预约建档、智能预检分诊、知情同意签署、疫苗冷链管理(亲眼观察专用冷藏设备与温度监控)、规范接种操作到安全留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践团成员同时对接种的医生及科室行政人员进行专题采访,深刻体会到了HPV疫苗接种在基层的普遍性,感慨国家的疫苗工作卓有成效。
一面实时更新的电子地图清晰展示着区域接种覆盖率,尤其是重点人群覆盖率的显著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张诗彤感慨:“从疫苗追溯码的精准扫描到对接种者焦虑情绪的细心安抚,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政策温度与专业严谨,这‘第一针’守护的是万千女性的未来。”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疫苗接种医生张婧菡供图)
二、筛网精织:走进两癌检查门诊,把好早期发现源
移步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门诊,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宫颈癌二级预防的核心阵地。门诊内,分区明确,私密性好,配备了先进的液基细胞学(TCT)检测设备和高危型HPV检测设施。学子们观摩了医护人员如何规范进行妇科检查、样本采集、信息登记及结果告知流程。工作人员介绍,该门诊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适龄妇女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定期筛查,并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高危人群追踪管理。
“看到阿姨们有序排队接受检查,听到医生耐心解释筛查结果的意义,我深刻体会到‘早筛早治’不是口号,而是扎根社区、惠及万家的生命守护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张婧菡如是说。
三、明镜高悬:学习阴道镜精诊术,洞察微末病变镜
在阴道镜专家门诊,实践团迎来了技术含量最高的学习环节。在妇幼保健科冒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首先通过生动形象的现场演示与讲解,了解了醋酸试验和碘试验在识别宫颈潜在病变中的应用。随后,在严格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专家现场示范了如何操作阴道镜设备,细致观察宫颈上皮和血管的细微变化,并讲解如何识别可疑病灶、精准定位活检部位。
冒主任强调:“阴道镜是连接筛查异常与明确诊断的‘金眼睛’,其精准操作直接关系到后续诊疗决策。”成员们虽未直接操作,但近距离的观摩和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他们对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技术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对精进专业技能有了更强的动力。
(图为阴道镜仪器张婧菡供图)
四、春风化雨:研读院内宣教册,传播健康知识册
实践团最后一站聚焦于门诊精心设计的各类宫颈癌防治宣传手册与科普资料。在健康教育区,色彩鲜明、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的折页、海报、手册琳琅满目,内容涵盖HPV疫苗知识、宫颈癌筛查重要性、预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学子们仔细研读,分析其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可读性和针对性。他们注意到资料不仅摆放在显眼位置,医护人员在各个环节也主动发放并辅以讲解。“这些手册是无声的‘健康大使’,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行动指南。它们与面对面的宣教相辅相成,共同织就了覆盖全人群、贯穿全流程的健康教育网络,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关键一环。”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知识宣传中心张婧菡供图)
此次鼓楼妇幼之行,让南医大学子们“宫颈癌综合防护一体化门诊”的“防、筛、诊、教”全链条有了立体感知。从“苗盾”的源头预防,到“筛网”的早期拦截,再到“明镜”的精准诊断,最后辅以“春风”般的知识普及,环环相扣,共同构筑起对抗宫颈癌的坚固防线。
实践团的成员们都深刻认识到,国家消除宫颈癌的战略蓝图,正是通过无数个这样高效、规范、充满人文关怀的基层门诊化为现实。作为未来的健康守护者,他们不仅看到了先进技术与严谨流程的力量,更领悟到医者“上工治未病”的深刻内涵与推动健康公平的责任担当。正如实践团长叶佳颖所言:“我们手中的听诊器与笔,不仅要治病,更要传知识、促预防。接过这‘健康之盾’,我们必将以仁心仁术,在国家关爱妇女健康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南医青年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