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厦门市同安区“褒茶营”文化传承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深入茶园阡陌、探访村史馆藏、走进高山党校、登临防空哨所,多维度触摸军营村的红色脉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战略方针,更进一步地解码军营村在党的指导下的谍变之路,深入剖析军营村发展瓶颈,共同擘画破局路径。
从茶园到哨所,触摸红色底韵
当天上午,同学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第一站便来到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茶园。茶农阿伯讲述起几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深入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调研,针对当地发展实际,提出“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科学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成为了军营村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启明星。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如今的漫山遍野的茶树不仅是生态底色,更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茶香里藏着脱贫攻坚的红色印记。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茶农阿伯请教采茶技巧。袁秋雯摄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初心使命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详细地学习了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军营村村史。玻璃展柜里一本布满批注的《习近平在厦门》格外醒目,“当年习近平同志翻山越岭来调研,叮嘱我们‘山上带帽、山下开发’,这些年我们就是照着这句话,把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听完村干部的讲解,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责任感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队队员认真学习村史。谢文婧摄
随后同学们踏入高山党校,泛黄的手稿、珍贵的影像,将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种一一重现。同学们从一个个铿锵有力的红色故事里,触摸信仰的温度,深刻认识到高山党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灯塔,指引着青年一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永葆赤子之心,勇担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队队员认真聆听高山党校的故事。王瑞潇摄
最后同学们登上防空哨所,触摸哨所斑驳的墙,仿佛听见军民联防的岁月回响;凝望墙上的入党誓词与窗外茶园相映,读懂“战斗前哨”到“精神高地”的传承密码。年轻村干部的初心誓言,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传承红色文化,正是要把守护土地的责任扛在肩,让历史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征途,让每一份坚守都成为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军营村的每个角落都流淌着红色的足迹与血脉。党的指引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深山脱贫路,红色文化谱写出“产业兴、生态美、村民富”的振兴乐章。
红色引领发展之路再出发
实践队一行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拜访军营村村委的高主任,跟随主任学习了党如何指导军营村的发展,如何在党指导下实现军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近些年军营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践队师生和村长就军营村红色文化发展的瓶颈等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提出多项促进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播的创新策略如进行红色研学路线、设计宣传手册,加强网络宣传,让当地红色文化能够更加可视化,结构化,推动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通过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师生充分感受到军营村是厦门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案例,见证了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实践队员纷纷表示会更加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把论文写在祖国田野大地上,为保护绿水青山贡献出属于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