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非遗薪火相传》推普实践团采访羌族释比文化传承人孟子成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孟子成:释比文化传承人
近日,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蒲公英行动——《非遗薪火传承》推普实践团在蒲溪乡采访羌族释比传承人孟子成。访谈过程中,孟爷爷对释比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向实践团同学展示羌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孟爷爷身着羌族释比传统服饰,展示身着每一样物件所代表的含义与民族意义。羌族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带,生于高山,长于高山,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羌族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现象时,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一切,由此逐渐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从而开始信奉神明。
孟爷爷身上带有许多释比法器,例如猴头帽、羊皮鼓、响盘、法铃、独角、神杖等。这些法器全都由释比文化的传承人们亲手制作,羌族人民相信这些法器在释比做法事时可以与神鬼进行沟通。释比通过念诵世代口传经典,内容涵盖羌族的历史变迁、精神信仰、思想道德、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是对羌族生活与文化的阐述,释比仪式常常在丧葬婚嫁、民族节日等进行祈福等。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法术,沟通神灵,祈求神灵庇佑,禳灾纳福,维护羌族社会的精神信仰秩序。
同时,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者,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羌族的历史、传说、神话、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知识等代代相传。在羌族社会中能凝聚人心,使羌族人们更加团结。共同的信仰和文化传统,使羌族人民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对释比文化的科学认知,释比文化逐渐淡化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同时,释比文化传承方式主要靠口传心授,学艺者少,老释比不断去世,导致释比文化传承后继乏人。面对如此困境,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认定释比文化传承人、开展传承培训活动、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式,对释比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通过这次访谈,实践团的同学们对释比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了解到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浪潮下的艰难险阻,也明晰守护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以行动发声,用调研助力、借宣传传扬,让释比文化这颗羌族文化明珠,在新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为筑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添砖加瓦 。
文字:伍静怡
作者:伍静怡 来源:实践考察
三下乡推荐
- 红色基因薪火传 时代新篇共绘就
- 为了深入了解与传播红色抗争文化与精神,“青春·薪火”团队于2025年7月2日在中原英烈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通过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