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非遗薪火相传》推普实践团采访藏羌剪纸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韩龙康:纸与刃的相遇

近日,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蒲公英行动——《非遗薪火传承》推普实践团在杂谷脑营盘小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传承人韩龙康老师进行访谈。

韩龙康老师讲解藏羌剪纸
访谈过程中,韩老师带领实践团的同学们参观杂谷脑营盘小学的剪纸作品,围绕藏族、羌族剪纸教学与文化传承,涉及教学实践、文化理念、传承困境等内容进行探讨,强调以文化为核心开展教学与传承工作与文化与经济转化及创新方向。
韩老师指出理县中学教学条件一般,采用快餐式教学方法,后挖掘整理藏族、羌族剪纸,转化为教学资源。虽作品文化根基可能不足,但会通过红色教育主题作品引导学生实现思想过渡。国家在教育上投入巨大,学生应充满民族文化自豪感,如认识到纸的发明等文化成就的重要意义。
90年代末到2000年初,一些不良文化现象(如书法界乱象)让教学者意识到坚守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意识形态需正确引导。从2010年起,韩老师通过课题申报组织人员在阿坝州多个县收集剪纸作品。寒假收集400多件,以课题形式开展教学,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的真正的藏羌剪纸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美术课堂,坚持以文化为基准的教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讲解剪纸符号的文化意义,藏族剪纸中吉祥图案的起源与意义,例如剪纸上的图案与人生命运的联系,以剪纸文化让小朋友们理解更深层的意义,但要注意避免涉及宗教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培养学生们的兴趣,避免单纯技术教学,技术层面操作相对简单,作品更应注重传递个人或区域的文化思想,强调文化表现的重要性,让课堂避免枯燥,活跃教学。在剪纸课程教学中,获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学生的作品优秀获电视台报道,论文获奖,课题申报都有进展。
在教学管理上,韩老师对实践团的同学们作出经验分享以及课堂教学技巧与要求,美术课堂需严格纪律,避免将思想自由等同于行为自由,保障教学任务完成。忽略部分剪纸技术细节教学,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但维持纪律并不等于让同学们没有自由的思想,也不是过于的自由课堂,认为自由思想应体现在作品中而非课堂行为。
韩老师在剪纸文化上,积极推进羌族剪纸数字化研究和藏羌彝剪纸内涵研究等项目,申报国家级课题,编写的考察著作基于实地调研,如《藏族、羌族剪纸田野考察以理县为例》,为剪纸文化研究和传承提供可靠依据。坚定不移的传承和保护藏羌剪纸,努力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藏羌剪纸独特的美丽,以及藏羌人民的民族特点与民族特色文化。
最后,韩老师对实践团的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首先要解决安身立命的现实问题,以务实态度夯实专业根基,在掌握扎实技艺后再投身文化理想的追求。他特别强调,切勿为短期利益盲目追逐商业化潮流,需警惕功利化对传统艺术本真的消解。韩老师指出,藏羌剪纸的传承需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支撑,同学们应先沉下心来钻研技艺精髓,深入田野挖掘纹样背后的民俗故事与文化符号,在理解民族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他希望同学们以沉稳姿态平衡现实与理想,既不脱离生活空谈传承,也不因市场诱惑偏离初心,让藏羌剪纸在扎实的实践与理性的探索中实现真正的活态延续,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实践团同学与小学生合影留念
藏羌剪纸的教学与文化传承面临多重挑战,需在教学、文化挖掘与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探索。教学上要突破“快餐式”模式,构建以文化解读为核心的体系,让学生理解图案背后的民族记忆。文化挖掘需坚持田野考察,系统整理民间剪纸与民俗故事,防止传统流失。资源整合要联动各方,解决设备短缺、传承人费用等问题,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数据库。如此,才能让藏羌剪纸坚守文化本真,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文字:伍静怡
 
作者:伍静怡    来源:实践考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爱在苗鼓,功在千秋——吉首大学“政能量”社会实践队探访州级非遗传承人石金琦记
  • 苗鼓薪火传承处,青春践悟文化根  ——吉首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湘西苗族鼓舞
  • 助力乡村振兴,实验室实践探索粮食产业新路径
  • 红色基因薪火传 时代新篇共绘就
  • 红色基因薪火传 时代新篇共绘就
  • 为了深入了解与传播红色抗争文化与精神,“青春·薪火”团队于2025年7月2日在中原英烈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通过
  • 07-09
  • 苗鼓声声暖童心:石金琦十八载非遗传承守护留守儿童成长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