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学思践履,赋能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2025年7月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万州恒合乡箱子村,以参与乡级大会为起点,以走访特殊家庭为延伸,在“学政策、明任务、办实事”的连贯行动中,深度融入乡村治理,用青春脚步丈量基层服务之路。

  早晨九点,团队成员身着统一队服,与箱子村村干部共同步入恒合乡大会现场。会议聚焦乡村治理重点任务,系统学习相关规定,对公路巡查工作作出细致部署——要求雨天必拍照上传、规范填写巡查日志,确保公路状况可查可溯;围绕森林防火,明确以精神病人、独居老人、儿童为重点关注群体,同步推进自来水排查与节水宣传,守护乡村生态与民生基础。

  (如图为村干部开会 王欣怡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下榻民宿的老板,同时也是箱子村村干部,凭借对村情的熟稔,在会议中既传递政策精神,又融入本土视角,让抽象要求变得具体可感。乡会结束后,箱子村趁热打铁召开专项部署会,该村干部结合村内实际,为团队拆解任务:从公路巡查的分段责任,到森林防火宣传的入户清单,再到自来水排查的关键节点,逐一明确标准与流程,帮助团队精准锚定实践方向。

  (如图为村干部写会议笔记 易贞宁供图)

  带着乡会所学,团队跟随村干部踏入特殊家庭。据了解这户人家中,哥哥是五保户,依靠政府保障维持基本生活,妹妹患有精神疾病,生活难以自理,妈妈同样是贫困户,家庭重担由几个子女轮流承担,每半年更换一次扶养人,,村干部与实践团踏入略显破旧的屋前,立刻进入“帮扶模式”。村干部结合文件用通俗易懂的言语现场讲解针对特殊群体的帮扶政策,表示将持续跟进解决问题。让乡村帮扶既有政策温度,又有青春活力。

  (如图为村干部入户 右下角为团队成员 周江供图)

  聊起生活近况时,村干部特意拉着妹妹的手,轻声询问:“最近睡得好不好?药按时吃了吗?要是有啥不舒服,随时跟我或者乡卫生院联系,每月的补助收到了吗……” 面对哥哥也不含糊,哥哥也是五保户。

  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人协助整理凌乱的物品,有人耐心倾听老人对政策的疑问,有人用镜头记录真实的乡村百态(经村民同意)。当得知精神病人的日常照料难题,村干部现场联系乡卫生院,沟通定期探访事宜,团队成员也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承诺协助关注用药、生活安全等细节,让“治理温度”切实抵达群众身边。

  此次走访不仅为困难家庭送去了物质帮助,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怀。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结合专业所长,为乡村特殊群体帮扶贡献青春力量,与基层干部共同为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添砖加瓦。

  (如图为团队成员对妈妈进行关心慰问 陈永豪供图)

  从乡会研学筑牢理论根基,到入户践行传递治理温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一“科”“青”葱,“合”力助“农”乡村振兴促进团在万州恒合乡箱子村完成了一场“学思践履”的闭环实践。后续,团队将持续深耕,跟随村干部参与公路巡查、防火宣传等工作,把青春汗水融入乡村治理脉络,让“三下乡”的实效与温情,在基层土壤里持续生长、升温,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乡村服务答卷。

  供稿人:唐梵洋 胡洋舟

作者:唐梵洋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南财学子深入贵州野钟乡:解码“刺梨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 火柴跃动启思维,趣味数学助成长——“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小火柴游戏教学活
  • 画笔勾勒侦探梦,色彩点亮创意心——“数映红途”促进团夏坤荣老师开展侦探主题绘画课
  • 赋能非遗竹编,科技助力传承
  • 赋能非遗竹编,科技助力传承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一‘科’青‘葱’,‘合’力助‘农’”实践团走进万州恒合土家族乡,挖掘非遗竹编文化,展示智能农机。手艺人演示竹
  • 07-1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